首頁 > 貨幣市場 > 李笑來的七年約定:從 EOS 募資 42 億美元,到 Bullish 在紐交所 IPO

李笑來的七年約定:從 EOS 募資 42 億美元,到 Bullish 在紐交所 IPO

2025/08/13 5

從2017年李笑來的「七年後再看EOS」預言開始,見證了Block.one的背離與社群的自救,最終分裂為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一邊是社群主導的Vaulta(原EOS)網路;另一邊是Block.one打造的Bullish交易所,即將在紐交所上市。這是個關於資本殘酷的故事。(前情提要:EOS 正式更名為 Vaulta,宣布向 Web3 銀行和銀行咨詢集團戰略轉型 )(背景補充:Tether終止在EOS和Algorand鏈鑄造USDT,背後原因是什麼? )

本文目錄

EOS 的起源EOS 的鉅額募資EOS 社群起義EOS 終於在感情上 Fork 了七年應證的,是比特幣為王

2017 年,中國區塊鏈早期投資家李笑來號稱「比特幣首富」,對著無數追隨者喊話,他說:「七年後再看 EOS」。

這句話像橫跨週期的魔咒,為即將誕生的、耗資 42 億美元的區塊鏈項目注入了無限的想像力。

七年,在科技領域足以改朝換代,在區塊鏈世界更是滄海桑田。當年那些因這句話而熱血沸騰的投資者,恐怕誰也沒能預見到七年後的劇本會如此展開。

最初的承諾灰飛煙滅,昔日的盟友對簿公堂,一個名為 EOS 的「以太坊殺手」,其遺產最終孵化出了一家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的金融巨獸 Bullish。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誕生故事,這是一部關於野心、資本、背叛與重生的區塊鏈寓言。它從加密世界普遍存在的痛點開始,卻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關於社群的自我救贖,另一面是資本的華麗轉身。

我們在七年後的今天回望,我們看到不只是項目的興衰,更是整個加密行業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撕扯、演變的縮影。

EOS 的起源

時間拉回到 2017 年,區塊鏈的世界正處於令人興奮又抓狂的十字路口。以太坊如璀璨新星,憑藉革命性的「智能合約」功能,開啟了去中心化應用 (dApp) 的無限可能。然而,這顆新星的光芒之下,陰影也日益顯現。

這就像我們在尖峰時段試圖擠上通往市中心的唯一高速公路,以太坊就是那條路,所有的 dApp 都是路上的車。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湧入,這條路變得擁堵不堪,交易確認時間從幾分鐘延長到數小時,而通行的「過路費」(Gas Fee) 也水漲船高,有時甚至超過了交易本身的價值。開發者們望而卻步,普通用戶怨聲載道。這個意外的副作用,當時被加密用戶稱之「可擴展性枷鎖」(Scalability Gridlock),正死死地掐住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咽喉。

高昂的代價是顯而易見的,許多新創項目的想法因為無法承受高昂的網路費用而胎死腹中,用戶體驗極差,使得區塊鏈始終停留在少數駭客和投機者的圈子裡。整個行業都在呼喚英雄,一個能夠打破這副枷鎖,帶領大家走向康莊大道的「以太坊殺手」。

就在這時,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神秘公司 Block.one (B1) 帶著宏偉的路線圖登上了舞台,他們的解決方案,名為 EOS.IO,承諾打造一個全新的區塊鏈操作系統。

這就像是宣稱要蓋好 128 條車道的超級高速公路,不僅能容納數百萬用戶,而且交易近乎瞬時完成。有點誇張,但當時來說的確像是瞬間,最誘人的是,它對用戶完全免費。這個承諾精準地擊中了當時加密的每個痛點。

EOS 的鉅額募資

為了建造這座夢想中的「超級高速公路」,Block.one 策劃了一場加密貨幣史上前所未見的融資奇觀。他們沒有選擇傳統的風險投資,而是發起了持續整整一年的首次代幣發行 (ICO)。

從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憑藉著宏大的願景,以及李笑來在中國市場極具號召力的推廣,EOS 從全球投資者手中募集了驚人的 42 億美元。這筆錢,足以讓任何夢想成為現實。

然而,當 EOS 主網在 2018 年 6 月上線後,迷霧並未散去,反而愈發濃重。社群很快遭遇了「最黑暗的時刻」。

首先,被寄予厚望的 DPoS 共識機制,本應是高效治理的典範,卻迅速演變為財閥的遊戲。投票權高度集中在少數大戶和交易所手中,賄選醜聞層出不窮,去中心化的理想淪為空話。

那個號稱「免費」的資源模型變成了一場災難,當網路稍微繁忙時,用戶為了獲得交易排序,需要質押天價數量的 EOS 代幣,導致普通用戶的交易完全停擺。EOS 這條高速公路,在剛建成時就陷入了詭異的癱瘓。

但最致命的打擊,來自項目的創始人 Block.one 本身,他們手握 42 億美元的巨款,卻並未如承諾般將 10 億美元投入生態建設。相反,他們像一隻松鼠,將這些錢變成了公司自己的「冬儲糧」。

22 億美元被用來購買穩健的美國國債,他們還悄悄囤積了超過 16 萬枚比特幣,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持有機構之一。社群成員們目瞪口呆地看著本應用於建設家園的資金,被用來鞏固創始公司的財務堡壘,並孵化成與 EOS 毫無關聯的社交平台 Voice。

這像光著身子去隔壁老王的門,是赤裸裸的背叛。EOS 社群感覺自己像被開發商騙光了畢生積蓄的業主,眼睜睜看著開發商拿著錢去隔壁蓋起了更豪華的私人別墅,而自己的家卻成了爛尾樓。

在絕望的谷底,一個「關鍵的提問」開始在社群中醞釀、發酵。

這個問題並非來自創始團隊,而是來自社群自身,由後來成為 EOS 網路基金會 (ENF) 負責人的 Yves La Rose 等人提出:「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是等待施捨,而是奪回主權呢?如果我們才是 EOS 真正的主人呢?」

EOS 社群起義

這個顛覆性的提問,點燃了 EOS 社群反抗的火花。靈感的火花並非誕生於某個天才的頭腦,而是源於無數失望者在論壇、電報群裡的集體覺醒。他們意識到,不能再指望移情別戀的創始公司來拯救自己。

清晰而大膽的核心概念誕生了,社群發動一場「分叉起義」(Fork Rebellion),實現社群的自我救贖。這就像被母國拋棄的殖民地,決定不再上繳稅收,並宣布成立自己的獨立政府。

這個「獨立政府」,就是 2021 年 8 月成立的 EOS 網路基金會 (ENF)。它沒有華麗的辦公室,也沒有 Block.one 那樣雄厚的資本,它最初的原型,僅是由社群領袖和開發者組成的影子內閣,但他們的行動卻快如閃電。

決定性的閃電時刻發生在 2021 年 12 月。

在 ENF 的協調下,EOS 的超級節點們達成共識,投票凍結了 Block.one 剩餘的、尚未解鎖的約 6800 萬枚 EOS 代幣。這一擊精準地切斷了 Block.one 從 EOS 網路持續「吸血」的管道。這不僅僅是技術操作,更是一份社群的「獨立宣言」。那刻,開發者們在社群裡歡呼雀躍,儘管前路漫漫,但他們知道,自己終於把方向盤從那個漠不關心的司機手中奪了回來。

EOS 終於在感情上 Fork 了

那刻起,EOS 的故事分岔成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時間線,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 EOS 的世界裡,轟轟烈烈的「災後重建」開始了。ENF 領導社群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成功應用」,2022 年 9 月,他們成功進行硬分叉,將代碼庫從 Block.one 控制的 EOSIO 遷移到由社群主導的、名為 Antelope 的新協議上。這證明了即便沒有創始人,社群的力量也足以推動核心技術的演進。

那個曾經因資源模型而癱瘓的網路煥發生機。ENF 推出了與以太坊兼容的 EOS EVM,極大降低了開發者進入的門檻,彷彿為這座孤島架起了一座通往繁華大陸的橋樑。

他們還通過 Pomelo 等平台,將資金真正地投入到生態項目開發中。為了徹底與那段充滿爭議的過去告別,EOS 網路甚至在近期更名為 Vaulta。

延伸閱讀:EOS 柚子幣改名 $Vaulta 進軍 Web3 銀行業務,能重振「以太坊殺手」榮光?

這個故事的漣漪效應,遠遠超出了 EOS 本身。它為整個區塊鏈行業樹立了一個漂亮的案例:去中心化的社群可以合法、有效地「炒掉」自己的創始公司。它證明了,在 Web3 的世界裡,最終的權力不屬於資本,而屬於共識。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Block.one 用 EOS 的資金所打造的「關鍵產品」,Bullish 交易所,也正式誕生了。

這家公司剛成立就含著金湯匙。它的創始資本,正是來自那 42 億美元 ICO 的一部分:超過 1 億美元現金、16.4 萬枚比特幣和 2000 萬枚 EOS。

Block.one 甚至挖來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前總裁 Tom Farley 擔任 CEO,並吸引了矽谷傳奇投資人 Peter Thiel 等一眾華爾街巨鱷的注資。

2023 年,Bullish 更以超過 70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CoinDesk,將行業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它的目標從開頭就無比清晰:成為一個完全合規、面向機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一座讓華爾街的兆級資本安全通往加密世界的橋樑。諷刺的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正是用當年 EOS 投資者的夢想碎片堆成的。

七年應證的,是比特幣為王

七年過去了。李笑來當年的預言,以無比戲劇化的方式實現了。

站在 2025 年的今天回望,我們看到了兩個產品,它們源自同一筆募來的資本,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靈魂。

EOS 社群和它的重生網路 Vaulta,其核心還是「去中心化主權」。這次艱難的旅程教會社群如何建立一個真正由社群治理的網路,而不是迷戀創始人最初那個名為解決方案的承諾。

而 Bullish,走向了資本效率與合規的極致體現。它代表了冷靜而務實的價值觀,利用可利用的資源,包括充滿爭議的累積資本過程,去搶佔未來最大的市場。它的成功,建立李笑來在對傳統金融規則的深刻理解和對監管的積極擁抱之上。

李笑來的成功,在於他在 Block.one 創立當初,就看準了比特幣的未來,那時的未來,也就是現在。他的眼光毒辣,不得不讓人吞下去的信服。

如今 Bullish 正準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 IPO,目標估值近 50 億美元,其招股書中不乏貝萊德 (BlackRock) 這樣的巨頭身影。而 Vaulta (原 EOS) 則在社群努力下洗刷歷史污名。

巨大的成功,有時建立在對理想的無情背棄之上。Block.one 握緊了資本,而 EOS 社群最終贏回了靈魂。

考古》網友在2017年高呼屯幣EOS,當初的以太坊殺手現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