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新聞 > 企業推動AI治理面對雙重挑戰,MIC提供四項策略做參考

企業推動AI治理面對雙重挑戰,MIC提供四項策略做參考

2025/09/10 2

MoneyDJ新聞 2025-09-09 17:08:21 新聞中心 發佈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舉辦第38屆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 全球新局》研討會,今(9)日專注於AI(人工智慧)時代資料流通的趨勢與商機,特別關心AI治理的發展。資策會產業顧問陳彥合分析,企業推動AI治理需要承受來自內外部的雙重壓力,企業唯有建立完整的AI治理框架,才能預先掌握風險,把壓力轉化為新的機會。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黃如瀅表示,人工智慧是由資料驅動而成,目前全球資料流通生態系已經逐漸形成,各主要國家都在努力建構可信任的資料流通環境,也陸續訂定相關法規政策;產業界也在積極促進AI訓練資料生態系整合,而區域及供應鏈中的資料流通案例不斷增加,目前已有超過50個國家參與。面對這樣的全球趨勢,台灣必須持續強化資料流通合規環境,更要積極參與國際上的資料空間,同時開拓企業供給端和需求端願意加入這個生態系統的誘因。

MIC指出,這個資料流通生態系不僅能促進國家的AI和數位經濟發展,更能提升企業營運效能,而企業加入此生態系統主要有三種商機。首先,可以利用現有數據進行「數據變現」,轉化為全新的商業場景;第二,可以透過新數據協助既有事業「升級與價值再評估」,聚集內外部多種資訊,以優化目前產品服務;第三,可以透過新數據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以實現「突破性創新」。

黃如瀅表示,在投入到這個資料流通之前,公司應該先評估其價值主張,要思考投入背景、想解決什麼問題以及預期帶來哪些效益,包括可投入多少金錢、人力、時間及基礎設施,以及從概念驗證到大規模運作階段的計畫。接下來,再針對監管治理、永續經營和技術架構三方面進行盤點,以追求預期效益為依歸衍生成不同策略優先項目。

要讓資料流通發展最基本條件就是「信任」,而MIC長期關注著數位信任議題以及AI治理動向。目前台灣資通信產業中,有66%的公司曾使用過AI工具,但許多公司尚未針對AI或數據風險管理制定相應政策,因此推動AI治理主要受到法規、供應鏈或客戶等外部要求所驅使。

此外,MIC還指出,多於一半以上公司在執行 AI 治理時可能面臨四大挑戰,包括缺乏人才、缺乏願景與政策、不足技術,以及政策不明或誘因不足。資策會顧問陳彥合分析認為,公司推動 AI 治理需承受內外雙重壓力,因此只有建立完整 AI 治理框架才能有效掌握風險,把壓力轉換成新的契機。

因此 MIC 提出了四大策略供各家公司參考,包括可信標準、可信系統評測、可信材料以及 AI 素養。MIC 強調,公司若想降低市場布局上因為數位應用帶來之風險,加強競爭優勢,就必須把握住這四大策略,同時迎接國際趨勢,把握住 AI 帶來的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