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 EF)一再強調其去中心化社群治理的形象,但報導指出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董事會中實際擁有全票否決權,引發外界對其治理透明度的質疑。(前情提要:以太坊Fusaka升級預定2025年底,移除EOF代表社群想放棄EVM? )(背景補充:以太坊爆打Solana不藏了?社群提案「GAS上限提高百倍」,理論 TPS 飆破 2000 )
本文目錄
以太坊基金會避而不答?矛盾訊息:Vitalik 有絕對否決權治理透明度的現況與挑戰基金會裝作「努力改進的樣子」?
以太坊自2015年開始發跡,在十年的歲月中創造了智能合約平台,在加密貨幣領域可說是僅次比特幣的重要,但研究區塊鏈歷史的書籍《The Cryptopians》作者兼歷史學家蘿拉·申 (Laura Shin),長期以來無法將這個基本問題的答案寫在書中:以太坊基金會的決策權力中,Vitalik Buterin 究竟掌握多少投票權?在Protos的報導中,試圖獲取的答案或許會讓社群感到失望。
以太坊基金會避而不答?
儘管 Shin 女士在近年來進行高達十多次的嘗試,包括近期詢問,以太坊基金會方面始終未公開其核心會議「理事會」投票權的具體分配方式,這種持續的「無線電靜默」(radio silence) 讓社群在近期一片「以太坊看衰」(fud)的風氣中,更讓外界感到困惑和不安
有趣的是,無論你問多少次這個問題,得到的回應都是一片沉寂。
以太坊基金會作為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核心支持組織,其治理結構宣稱去中心化、透明性,由社群組成,因此吸引了不少開源精神的工程師與加密原生主義者支持,因此了解維護社群信任和去中心化精神是以太坊至關重要的鑰匙。而創始人在組織內部的影響力大小,尤其是其在正式決策機制中的權重,是評估項目去中心化程度的關鍵指標之一,以太坊基金會為在此問題上諱莫如深,自然引發了諸多猜測。
矛盾訊息:Vitalik 有絕對否決權
以太坊基金會在其公開溝通中,一直努力塑造一個去中心化、由社群驅動、共同監督的形象,基金會經常強調其董事會的集體作用,並淡化 Buterin 作為個人在組織中的角色,儘管他被社群認為是最關鍵的創始仇元,且被廣泛地視為以太坊領袖。而在最近關於以太房基金會的改組公告中,涉及新願景聲明、聯合執行董事任命等內容,均以董事會成員聯合發布的形式出現,意在傳達一種由團隊而非單一個人掌握最終權力的印象,而這與過往的由基金會傳遞的資訊形成了矛盾。
報導提到,早在 2020 年,基金會董事會成員 Patrick Storchenegger(瑞士法律顧問)曾私下告知 Shin 女士,Buterin 當時擁有三票,在一個四人董事會中,三票足以單方面否決或達成任何決議,即使其他三名成員都持反對意見,這一訊息若屬實,意味著 Buterin 擁有不成比例的巨大權力。
Buterin 本人在公開場合關於自己投票權的說法也搖擺不定,有時他會談及自己僅擁有一票,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一月,在回應社群對基金會領導層改革的批評時,Buterin 的言論似乎與基金會強調的共同監督和去中心化精神大相徑庭,暗示了他在關鍵時刻擁有最終拍板權。
決定新 EF 領導團隊的人是我……在(改革完成)之前,由我決定。
治理透明度的現況與挑戰
以太坊基金會董事會目前由四人組成,包括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現任主席 Aya Miyaguchi、共同執行董事王筱維 (Hsiao-Wei Wang) 以及瑞士法律顧問 Patrick Storchenegger ,然而報導指出,似乎沒有任何一位董事會成員願意公開說明每個成員所擁有的投票權數量。
這種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引起了社群成員和外界觀察者的擔憂,該篇導下方,有評論回應了 Shin 女士的問題重要性「我希望你能得到誠實的回應」,以及「我希望你能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對透明度很重要」。
當然在去中心化非營利組織中,要在混亂零散的「想像中的國家」做到穩定且方向一致的治理結構有其複雜性,尤其是在快速發展且充滿爭議的加密貨幣領域,基金會可能出於某些原則與正統性的考量、法律原因而拒絕揭露具體的投票權細節。
但這對於將去中心化視為黃金標準的區塊鏈行業,以太坊基金會在生態間進行傾銷以及倒貨的舉動,是在作為生態系統核心資助者和協調者角色,還是成為一個吸食生態體系的中心化腐敗團體,也引發了社群爭議。
基金會裝作「努力改進的樣子」?
以太坊基金會的改革與方向,可說是緊跟著社群民意進行調整,在去年底當社群質疑基金會在生態中的實際作為時,在今年初以太坊基金會就迎來改組;而在上月被許多以太坊OG批評後「過度專注於Layer2」後,近期核心成員也發表許多「優化Layer1」言論與提案,這是否只是事件順序上的巧合?沒人知道,但看起來以太坊基金會正在對社群與生態的抱怨做「滯後性的改進」,儘管缺乏直接的回應與說明。
面對以太坊的改組仍有許多社群不信任,其中一部分是女性來擔任要職(董事與主席),引來了傳統男性為主的開源工程師刻板群體的批評,認為其關鍵時刻還在遵循 DEI 法則、而不是聚焦於解決問題,這點以太坊董事會的改組、新董事成員仍需時間來證明其能力。
總而言之,以太坊近期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來全社群的注目,是否能在今年的Pectra、Fusaka升級中迎來利好與信任,將是社群的主要關注點。
以太坊提「平方根動態費率」改革!平衡用戶與獎勵建設者,能搶救社群信心嗎?
十年風雨洗禮,以太坊還能迎來「偉大的暴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