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正逐漸失去創新活力,被資本主導的複製專案和傳統金融思維佔據了市場。(前情提要:Coinbase 豪言「取代銀行」:Brian Armstrong 的加密超級應用,將如何顛覆傳統金融版圖? )(背景補充:Michael Saylor:比特幣激情時刻已經過了!散戶會「越來越無聊」 )
本文目錄
加密專案的四大類型這些專案的鮮明特點失去活力的生態系統
週末的時候,一位很久不太聯繫的朋友給我發來一條微信,問這段時間以來加密生態有沒有什麼好玩新鮮的專案。
我很遺憾地回覆他,這個週期以來在加密生態中除了極少數賽道以外,我都沒有發現什麼新鮮的專案。
於是朋友感嘆,很長一段時間了,他和他的夥伴都覺得非常無聊,對其它市場(比如股市)不太敢碰,對迷因幣又沒多大興趣,比特幣、以太坊是一直持有,但此外還想找些其它有長期潛力、值得長期持有的專案,卻就是找不到了。
這也是我的同感。
現在就連我經常看的一些生態媒體報導的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新聞,有時候連看的興趣都相當寡淡。
這兩天,我看了看 messari 上總結的今年以來的每個月比較重要的融資專案,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
加密專案的四大類型
一類是被 Hyperliquid 帶火的鏈上永續合約交易平台(Perp DEX);
第二類是和穩定幣相關各種基礎設施,比如 L1、支付平台;
第三類是和 RWA 相關的各種代幣化平台;
第四類是雜項,但基本也是以各種基礎設施為主,比如資料上鏈。
這些專案的鮮明特點
這些專案一眼看過去就能發現它們鮮明的特點:
– 沒有什麼創新,就是拿錢硬砸,希望能在賽道中卡位。
比如第一類專案中 99% 都是對著 Hyperliquid 照貓畫虎刻出來的,看上去毫無新意。
這活生生就是要把一個賽道卷成紅海的節奏。
– 專案團隊幾乎見不到草根了,要麼背靠大玩家,要麼就是從傳統金融機構出來創業的。
最明顯的就是穩定幣相關的專案和各種 RWA 專案。
– 合規、與監管關係密切成了不少專案炫耀的「資本」。
這一點同樣在穩定幣和 RWA 專案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 原本我以為只會在某些地區才出現的偽區塊鏈專案竟然在海外也流行起來了。
比如第四類專案中有個資料上鏈的專案,堂而皇之地表示它們用的是有許可的區塊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然後用上了隱私技術把用戶的資料保護上鏈。
看到這種專案我就奇怪:這類東西不用區塊鏈不是一樣的可以嗎?
現在一些相對重視個人隱私保護的海外網路巨頭對資料就有了比較好的隱私保護,資料都是經過處理後才傳輸或者儲存的。
這哪裡需要什麼區塊鏈?
用一個分散式資料庫不就行了?
就這種專案還有一些風投去投?
失去活力的生態系統
整整幾十個最近幾個月被熱投的專案都是這類品種。既沒有過往週期中那種「草根」創業的野蠻和活力,更沒有加密賽道過往自帶的那種去中心化本色。
我甚至懷念起過往週期中看到的一些「荒謬」專案。因為它夠出位、夠創新,所以才會給人荒謬的感覺。而往往偉大、顛覆的專案就是出自荒謬。
如果創業專案一眼看過去,所有人都懂它是幹什麼的,都知道它在模仿誰,這種創業專案能有多大的空間、多大的潛力?
這類專案無非就是拼誰的資源多,最後誰能把誰卷死,誰能熬到最後。
我還是更喜歡那些草根創業,開天闢地、真正的區塊鏈創業專案。但可惜這樣的專案在這個週期太少了。
現在的加密生態給人的感覺不像是獨立於其它生態的一個新生態,倒是越來越像傳統生態的一個細分賽道。
📍相關報導📍
市場無聊,一文盤點九個尚未發幣可參與「積分挖礦」的 DeFi 協議
趙長鵬深夜 AMA突襲:十題回答 BNB 生態財富密碼
美國銀行業聯手抵制《天才法案》,穩定幣成為守舊派利益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