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人工智慧法案開始實施,引起科技大廠反彈
歐盟在2025年8月2日正式推行人工智慧法案(AI Act),加強對通用人工智慧模型(General-Purpose AI,GPAI)的監管。這項法案要求大型語言模型的供應商必須公開技術文件,包括模型訓練的數據和方法,目的是要提升著作權的透明度。此外,像OpenAI、Google、xAI等有影響力的AI公司,也得進行風險評估並報告任何事件,這項政策引發了歐盟與科技巨頭之間激烈的對抗。
罰則嚴厲,執行進度落後
歐盟執委會已於2025年7月發布相關指導方針,以協助產業遵循規範,而且預計最快在2026年就會對新模型開罰,而從2027年開始則會針對現有模型進行處罰。違規者最高可能面臨3,500萬歐元或全球年度營業額7%的重罰。不過,產業巨頭們對於公開核心技術一事持反感態度。同時,歐盟自身在立法和標準制定上也嚴重滯後,由負責安全標準制定的CEN與Cenelec組織坦承工作將延宕至2026年。而會員國執行進度也不理想,截至到2025年5月為止,只指定了五個監管機構。
科技巨頭反擊
面對歐盟嚴格監管措施,各大科技公司紛紛表達不滿,其中Meta更是態度最為強硬,他們公開批評說這樣的政策將扼殺歐洲發展尖端AI技術。此外,比利時科技產業聯合會Agoria,以及空中巴士、賓士等超過45家大型企業,也指出這些法律條文模糊且複雜,因此呼籲應該延後實施。(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