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渣打警告DAT數位財庫:敘事走向死亡螺旋,多家mNAV跌破1

渣打警告DAT數位財庫:敘事走向死亡螺旋,多家mNAV跌破1

2025/09/17 3

數位資產金庫公司 mNAV 連番下探,史坦普銀行警告募資模式可能陷入死亡螺旋,產業整合壓力正急遽升高(前情提要:風向變了!彭博爆華爾街「質疑DAT敘事」:Strategy股價跳水,市場對加密屯幣失去信心 )(背景補充:以太坊 DAT 金庫策略公司「何時拋售 ETH」:六種情況先幫你預演 )

本文目錄

mNAV 為何驟降資產組合差異化成存亡關鍵併購與監管雙重考驗後市展望

華爾街與矽谷曾對「數位資產金庫」(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趨勢趨之若鶩。如今,史坦普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最新警示顯示,多家 DAT 公司的「市值淨資產比」(mNAV)已跌破 1,意味公司整體市值不足以覆蓋手中加密貨幣價值,象徵這種商業模式走到關鍵十字路口。

mNAV 為何驟降

DAT 模式發韌於 MicroStrategy 大舉買進比特幣 (BTC) 的成功案例。mNAV 超過 1 時,市場願意支付溢價,企業便能透過增發股票籌資,再買進更多加密貨幣,形成正向循環。然而,自 2025 年 6 月起,渣打銀行觀察到 mNAV 普遍受壓。Bitmine、Metaplanet、Sharplink Gaming、Upexi 與 DeFi Development Corp 等 89 家跟隨者同樣遭遇估值下修,顯示問題並非個案。

壓力來源有三:一是市場飽和。短短兩年內湧現的大量模仿者稀釋了投資溢價。二是募資機制先天脆弱。mNAV 跌破 1 後,增發股票不再划算,恐引發「死亡螺旋」。三是投資人心態轉向。自 2024 年底,比特幣年化波動率降至多年低點,DAT 透過波動創造超額收益的空間縮小,直接持幣逐漸取代買股成為主流。

資產組合差異化成存亡關鍵

NYDIG 全球研究主管 Greg Cipolaro 指出,mNAV 收縮牽涉供應解鎖擔憂、股份發行增加及公司目標轉變。「投資人可能並未充分意識到持有這些股票所承擔的風險」,Milo 執行長 Josip Rupena 甚至將 DAT 比作 2008 年引爆次貸危機的 CDO。

渣打銀行認為,收益能力可望區分生者與出局者。持有以太幣 (ETH) 與 Solana (SOL) 的公司,可透過質押獲得約 4–6% 年化回報,增強現金流並支撐 mNAV。相對地,主力資產是比特幣且缺乏質押機制的業者,面對更長估值壓力,除非能另闢收益來源。

併購與監管雙重考驗

在 mNAV 低迷、股價折價的環境下,大型玩家像 MicroStrategy 可能趁勢收購折價競爭者,以延續「換股換幣」策略。創投公司 Breed 早在 6 月便指出,只有極少數公司能逃過死亡螺旋,成功要件包括強勢領導、嚴謹執行、精準行銷,及穩定拉升每股加密資產持有量。

同時,監管也在收緊。Nasdaq 要求發行新股購幣前須取得股東同意,增加合規成本並放大小型 DAT 的經營難度。募資難度升高,進一步壓縮 mNAV,產業整合似成定局。

後市展望

DAT 模式從「囤幣就能拉估值」的熱潮,走到必須交付現金流與治理效率的新階段。史坦普銀行預估,只要 mNAV 長期低於 1,投資人會更聚焦公司基本面,而非單純比特幣敘事。能善用質押收益、控制股本稀釋並保持透明度的公司,有望在洗牌後站穩腳步;其餘業者可能被迫併購或黯然退場。

對投資者而言,這不再是單選題「買幣或買股」,而是要評估企業如何在高波動資產與股本結構之間取得平衡。mNAV 崩跌提供了警示:當加密市場進入成熟期,財務與治理紀律的重要性不亞於早期的價格爆發力。下一輪行情,恐怕不再屬於單純抱團囤幣的故事,而是回到現金流、成本與策略的硬實力。

肖風 Bitcoin Asia 2025 演講全文:ETF 不錯!DAT 更好!

降息、DAT 與拋售潮,加密牛市到頂了還是仍在中途?

數位資產財庫 (DATs) 榮景背後的隱憂:哪些代幣風險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