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新聞 > 中國企業先行量產鈉離子電池,日本電池業界態度保守恐影響未來競爭力

中國企業先行量產鈉離子電池,日本電池業界態度保守恐影響未來競爭力

2025/08/21 2

中國企業先行量產鈉離子電池,日本的電池產業卻顯得保守,未來競爭力可能會越來越大落差。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在2025年8月6日及2日的報導,雖然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比鋰離子電池低,但因為資源豐富、耐高溫、安全性高,而且不需要使用價格昂貴的稀土元素,目前在中國已經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相對之下,日本的電池產業態度比較保守,未來雙方競爭力恐怕會持續擴大。

中國企業在鈉離子電池方面已經領先許多,比亞迪(BYD)早在去(2024)年就開始量產,而寧德時代(CATL)也於今年進入商用化階段,並著手研發固態鈉電池。另外,美國Natron Energy看準了鈉離子電池的發展潛力,宣布要建設大型工廠;而日本周邊設備商Elecom則委託中國代工推出相關產品。根據富士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24年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約60億日圓(折合約4000萬美元),到2045年將擴大至1兆3,000億日圓(折合約88億美元)以上,主要應用於再生能源儲能,也有部分會用於電動車。

相比起中國企業積極推動鈉離子電池商用化,日本企業則多持保守態度,目前只有日本電子玻璃(Nippon Electric Glass, NEG)試產「全固態鈉电池除」樣品,而住友电工(Sumitomo Electric)已停止開發計畫;Panasonic則認為鈉电池除能量密度低、用途有限,因此至今尚未提出任何量产计划。根據日本媒體分析,日本电池除长期重视性能,将资源集中于研发全固态锂电池除等领域,对廉价型磷酸锂铁电除和钠离子电除等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自2022年底以来锂价暴跌至八分之一,也削弱了钠离子的成本优势,加上其负极材料需要使用昂贵之硬碳(hard carbon),整体产品价格竞争力仍然未知。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指出,其实日本是钠离子技术开创者之一,东京理科大学教授駒場慎一早在20年前就已经证明可以利用钠离制成电池除,并且开发出负极材料奠定基础。然而,中国企业凭借其规模与市场扩张持续强化钠离子的竞争力,以后中日两国在这一领域相关技术研究、产能与竞争能力之间的差距恐怕会继续扩大。(资料来源:经济部国际贸易署)

最新文章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