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用戶對內容審查及資料安全的疑慮,Meta罕見發布聲明澄清,但這似乎有些晚了。(前情提要:祖克柏完蛋!反壟斷和解失敗「FTC要罰300億美元」,WSJ:Meta只想付4.5億鎂,這連IG都買不起 )(背景補充:Meta 前高管爆料祖克柏舔共罪狀:秘密造「臉書台港言論審查」工具、出賣Facebook用戶隱私 )
本文目錄
Meta:全球與在地化執行法令遵循與透明度報告用戶仍不滿
你信 Meta 還是信我是秦始皇?近年,社群媒體巨擘 Meta 不斷遭受台灣用戶質疑,網上指控 Meta 系列產品(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等平台)配合中國政府進行內容審查及分享台灣用戶資料,引發擔憂與「#刪除臉書」行動。
前 Meta 高管 Sarah Wynn-Williams 在四月也在美國國會作證,指控 Meta 創辦人祖克柏為進入中國市場,親自領導討好北京的計畫,並開發已在台港啟用的審查工具。
為此,Meta 於 2025 年 5 月 2 日罕見發布正式聲明,詳細澄清此類敏感議題。
Meta 核心澄清歸納三點:
一、嚴正聲明從未接受中國政府對台灣用戶的內容審查;二、強調從未向中國政府分享任何台灣用戶資料,且內容檢視團隊不在中國境內;三、重申致力在台灣打造安全自由平台,捍衛言論自由、保護用戶資料。
Meta:全球與在地化執行
Meta 表示全部用戶發布內容依照全球統一的《社群守則》檢視,旨在禁止不當內容,不為特定政府服務。審查結合科技與人工團隊。
針對台灣內容,特別聘用繁體中文母語者組成檢視團隊,分布全球、跨時區,理解台灣文化脈絡,此舉也駁斥了團隊在中國的謠言。至於政治敏感詞,Meta 表示需依前後文判斷其政治意涵。
法令遵循與透明度報告
在用戶資料保護方面,Meta 強調嚴守美國《儲存通訊記錄法》(Stored Communications Act)等法規。Meta 嚴正澄清從未向中國政府分享或應其要求提供任何台灣用戶資料。其資料保護政策嚴格,依法保護台灣用戶。Meta 每半年發布的政府資料請求報告,顯示其依法回應各國合法要求,且報告中不包含中國對台灣的資料索求。
用戶仍不滿
此次爭議源於台灣社群流傳的傳聞,連結到部分用戶對詐騙帳號處理不力,與政治敏感詞判定透明度的質疑,並引發「#刪除臉書」行動。
Meta 對於爭議的回應是重申「公平透明」原則,並鼓勵用戶透過申訴機制回報。法律層面上,儘管台灣《個資法》對跨國企業約束力有限,Meta 強調其遵循「美國法規優先」處理資料保護問題。但看在底下回覆 Meta 貼文的用戶留言,8 成都是負面回應,質疑 Meta 說謊。
回顧 Meta 曾公開表示對進入中國市場有興趣但未達成共識、服務未在中國營運的背景,對此,Meta 亞太高層 Simon Milner 也親自否認了開發審查工具以配合中國的指控。
雖然 Meta 似乎即時「止血」,但以社群風向來看,似乎這道傷口早已撕裂多年,現在縫縫補補已經為時已晚,有種事後公關的味道,反而更讓原本對 Meta 不滿的群眾更加憤怒。
祖克柏完蛋!反壟斷和解失敗「FTC要罰300億美元」,WSJ:Meta只想付4.5億鎂,這連IG都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