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川普關稅沒談判空間!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已確定不可能下調

川普關稅沒談判空間!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已確定不可能下調

2025/08/06 4

川普對等關稅敲定,美對台 20% 關稅壓力升溫,企業供應鏈重組迫在眉睫(前情提要:台灣集體焦慮的半導體關稅:美國「232條款」是什麼? )(背景補充:台灣20%關稅》新台幣貶破30元創兩個月新低、下週半導體關稅才是大魔王 )

本文目錄

關稅「幾乎定案」:談判空間收縮台灣 20% 稅率:出口產業的壓力測試供應鏈重組:風險分散與升級契機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 (Jamieson Greer) ,在 3 日 CBS《Face the Nation》專訪中證實,川普總統簽署的「對等關稅」稅率已無重大調整空間,這項 8 月 7 日上路的政策,對台灣貨品徵收 20% 關稅,凸顯全球供應鏈正面臨新一輪重塑壓力。

關稅「幾乎定案」:談判空間收縮

葛里爾受訪時指出,稅率「基本上確定」,短期不會下調。

「除非各國提出具體讓步,否則新稅率不會輕易改變。」

根據公布之各國關稅,北美、巴西、印度等國稅率高達 25% 以上,日、韓低於 19%,呈現「高開高壓」策略。過去越南就曾因讓步將 46% 稅率降至 20%,顯示美方以關稅作為談判槓桿的模式已成常態。

台灣 20% 稅率:出口產業的壓力測試

台灣稅率雖自原先 32% 下調,仍顯著高於鄰近國家,電子代工、機械、自行車等對美出口導向產業將首當其衝,企業毛利恐面臨壓縮,連帶影響 GDP 與資本市場走勢。台灣經濟體仍多為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多數毛利率不到兩三成,加上20%關稅與匯差,已經讓許多中小型公司叫苦連天。

但儘管美方已聲明不可能調降,但台灣官方仍將此定義為「暫時性關稅」,並持續透過雙邊談判尋求改善,而協議內容在協商期間仍不公開,短期內企業面對關稅不確定性與營業抉擇,仍須自行吸收成本或轉嫁價格。

供應鏈重組:風險分散與升級契機

面對加徵稅率,台灣企業正加速「生產基地多元化」,業者透過在東南亞、墨西哥增設產能,或拉高非美市場佔比以稀釋衝擊。同時,從代工升級至品牌經營、研發與高附加價值環節,已成為企業必要的長期策略。觀察半導體產業,美國「232 條款」調查結果將左右未來台灣晶片出口條件,牽動全體供應鏈選址布局。

川普政府對等關稅的確定性,使全球貿易邁向高波動常態。對台灣而言,20% 關稅既是壓力,也是倒逼升級的催化劑。未來無論談判結果如何,企業對風險的即時反應與價值鏈升級速度,將決定台灣能否把挑戰轉為長期競爭力。

美國課台灣 20% 關稅高於日韓!賴清德強調為暫時性,台股下跌產業壓力與談判前景解析

比特大陸將在美國建立首座工廠!因應政策紅利與川普關稅壓力、預計2026年初投產

川普再威脅關稅:市場不開放就調高稅率,日本已投降「美國進口零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