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市場已成為代幣啟動的關鍵環節,它能提前發現價格,但也可能因過度炒作影響上市表現。本文將探討其演變與挑戰。(前情提要:又有巨鯨向 Hyperliquid 存千萬鎂做多 XPL,血腥軋空會重演?官方如何應對? )(背景補充:五分鐘爆噴200%!Hyperliquid 上演 XPL 血腥軋空,巨鯨如何狩獵市場? )
本文目錄
盤前市場是什麼?如何運作?盤前市場的演進歷程盤前市場對代幣啟動的影響正面影響負面影響與挑戰對代幣啟動策略的根本性改變
盤前交易和盤前合約逐漸成為熱門代幣啟動的重要環節。這種由第三方交易平台在代幣正式上線前提供交易管道的機制,透過提前釋放市場價格訊號和吸引投資者關注,不僅改變了價格發現的時間軸,也影響著代幣正式上線後的初始表現。
本文將系統梳理盤前市場的演變路徑,並探討其對代幣啟動策略帶來的影響與挑戰。
盤前市場是什麼?如何運作?
盤前市場是指在代幣正式上線交易之前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的提前交易環境。該類交易多依託期貨合約或代幣認購權形式,透過模擬真實市場行為實現價格發現、測試市場情緒,並為早期投資者提供投機或風險對沖的機會。
近期盤前合約市場尤其引人注目,讓用戶能夠在代幣上線前對價格進行多空投機。
不同平台在定價機制上存在差異。例如,幣安近期上線的盤前合約採用動態標記價格,取過去 10 秒或 20 秒內的交易價格平均值,並每秒更新。為抑制異常波動,其標記價格變化幅度被限制在每秒 ±1% 以內。
若 20 秒內成交筆數不足 41 筆,則取最近 40 筆成交價的均值,以增強抗操縱性。
而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推出的「Hyperp」合約,在初期嘗試採用無需外部預言機的定價機制,資金費率錨定 8 小時 EMA 自身標記價格。但在經歷 XPL 合約的極端行情後,團隊成員表示將引入外部盤前合約價格數據,採用混合定價模型,以提升穩健性。
盤前市場的演進歷程
在加密貨幣的早期,所謂的「盤前市場」幾乎不存在,或者說極度不成熟。主要是極小範圍的 OTC 交易。項目早期的天使投資人、顧問或團隊成員可能會私下轉讓其股權或未來代幣的承諾,但這類交易:
僅限於緊密的、有信任基礎的圈子內。每一筆交易都是單獨談判的,沒有統一的價格發現機制。流動性極差: 很難匹配到買家和賣家。
之後,伴隨著大量項目進行募資,但代幣上線交易所往往有數月甚至一年的延遲。這期間巨大的投機需求催生了盤前交易市場的出現。一些中心化交易所推出「IOU」(I Owe You) 代幣,代表對未來代幣的索取權。
再之後,也有比如 Whales Market 一類的 OTC DEX 支援場外交易、代幣盤前市場和積分市場。這類盤前交易市場深度淺,極易被「巨鯨」操縱價格,波動性較大。
隨著上一階段問題的暴露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主導權開始向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和 Hyperliquid 轉移。去年後半年以來,這些交易所試圖將盤前交易「規範化」並納入自己的生態體系。比如,幣安透過新幣挖礦,讓用戶以固定價格提前認購代幣,並在之後上線盤前交易,形成組合產品和一定程度上「可控」的盤前市場。
在 Bitget 提供的盤前交易中,買賣雙方可以提前建立訂單,根據需要執行交易,隨後完成交割。在這種情況下,賣方不需要預先持有任何新幣;他們只需要在指定交割時間前獲得足夠的新幣用於交割即可。
今年以來,盤前交易逐漸以永續合約為主要形式,盤前市場的交易活動也日益集中於此類合約產品。主流交易所如幣安、Bitget、Bybit、OKX 等的盤前合約,在提供價格發現功能的同時,透過設置最高槓桿限制、多級保證金機制以及價格波動區間等風控措施,有效管理市場風險。此外,HyperLiquid 所推出的「Hyperp」盤前合約也表現活躍,市場關注度和成交熱度顯著上升。
從早期簡單的 IOU 憑證,到如今複雜的盤前永續合約,盤前市場的演進體現出市場對流動性、投機效率和風險管理需求的不斷升級。
盤前市場對代幣啟動的影響
盤前市場 / 盤前合約已經改變了代幣啟動的玩法和邏輯,其影響是多方面的,且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雙面刃。總的來說,它使代幣啟動從一個「瞬間事件」變成了一個「持續過程」,將價格發現從代幣上線那一刻提前。
正面影響
1、前置的價格發現機制
傳統模式: 代幣上線前,價格是黑箱。開盤價由項目方和交易所根據私募輪價格和市場情緒「猜測」決定,極易出现嚴重偏差 (如開盤即破發或瞬間暴漲暴跌)。盤前市場 / 合約透過市場連續交易,形成了一個持續變動的、市場驅動的預期價格。這為項目方、交易所和社群提供了價格參考,有助於設定一個更合理、更被市場接受的現貨開盤價,也能平滑上市時的波動。
2、強大的市場預熱與共識構建
盤前交易可維持數週甚至數月的持續關注,促使交易者和 KOL 深入研究項目基本面、代幣經濟學和團隊背景以做出交易決策。這種持續的關注相當於為代幣上市進行了長期的、免費的市場教育,能在代幣上線時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而不僅僅是那些一早就在「埋伏」的用戶。
3、為早期支持者提供風險對沖工具
早期的私募投資者、顧問和團隊成員通常持有大量有鎖定期 (Vesting) 的代幣。他們面臨代幣解鎖後價格低於成本價的風險。盤前合約允許他們在代幣上市前對沖這部分下行風險,鎖定收益。
4、吸引做市商和機構關注
活躍的盤前交易量和高關注度是項目潛力的證明。專業的做市商和機構投資者會因此被吸引,並更願意為該項目提供上市後的流動性服務,這對於代幣的長期健康交易至關重要。
負面影響與挑戰
1、「預期兌現」與上線表現乏力 (最核心的風險)
若盤前價格被過度炒作,形成了一個虛高的預期價格,那麼當代幣真正上市時,會發生「買預期,賣事實」的經典操作,嚴重打擊市場信心。以 WLFI 為例,2025 年 9 月 1 日,WLFI (川普家族項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代幣) 正式上線。WLFI 盤前市場在上限前數週已開始交易,價格因投機資本推動而出現顯著上漲。然而,代幣上線後價格迅速回落。即使獲幣安、Upbit、Coinbase 等多平台上限支持,價格仍缺乏上行動力,顯示投機需求已在盤前被過度消耗。
2、流動性不足和價格操縱盛行
盤前合約市場初期通常流動性不足。這意味著「巨鯨」或「套利者」可以用相對較少的資金量來操縱合約價格,製造出虛假 FOMO 或 FUD 跡象。被操縱的價格訊號會誤導整個市場,也可能導致散戶投資者盲目追漲殺跌。 8 月 25 日發生的 Hyperliquid XPL 極端行情就是一次典型的盤前市場操縱案例。
3、系統性風險
Hyperliquid XPL 極端行情也暴露出盤前合約在風控、預言機機制和倉位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
4、削弱項目方定價權
在傳統模式下,項目方和做市商對開盤價有較大的主導權。現在,這個權力一定程度上讓渡給了盤前市場,尤其可能被短期投機行為主導,使項目方面臨更大的市場預期管理壓力。
對代幣啟動策略的根本性改變
雖然當前盤前交易仍存在流動性稀薄、預期兌現、價格操縱等問題,但其在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市場效率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
面對盤前市場影響的不可逆趨勢,項目方需要持續優化啟動策略:
從「代幣上線」到「上線管理」的轉變: 項目方不再只關注上市那一天。他們必須主動透過發布產品進展、合作夥伴關係、交易所公告、透明的代幣經濟學等來引導正向情緒,對抗可能的操縱和 FUD,從而穩定整個盤前期的市場預期。代幣經濟學的設計更加關鍵: 項目方必須更加謹慎地設計代幣釋放 (Vesting) 計畫。合理的初始流通量、鎖倉機制和釋放規則對於穩定上市後的價格至關重要。項目方需更注重代幣經濟學和長期社群建設。
對於投資者而言,參與盤前交易前,必須對項目基本面有極其深入的了解,並且需要充分意識到低流動性帶來的巨大波動和操縱風險,只投入自己能承受損失的資金。Hyperliquid XPL 極端行情中,即便看似穩健的套保策略,在巨鯨操縱、極端波動面前也可能「瞬間歸零」。
自動做市商 AMM 在 RWA 領域該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