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風向變了!彭博爆華爾街「質疑DAT敘事」:Strategy股價跳水,市場對加密屯幣失去信心

風向變了!彭博爆華爾街「質疑DAT敘事」:Strategy股價跳水,市場對加密屯幣失去信心

2025/09/11 3

彭博社觀察指出,數位資產國庫公司股價急挫,囤幣潮退、風險升溫,市場對繞道買幣模式產生根本質(前情提要:HashKey式啟動 DAT 戰略「規模五億美元」:打造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橋樑)(背景補充:以太坊 DAT 金庫策略公司「何時拋售 ETH」:六種情況先幫你預演)

本文目錄

股價急挫,信心翻轉擁擠賽道加速退燒追求收益卻疊加風險投資人疑問:還需要 DAT 嗎?

拿比特幣當企業現金庫曾是華爾街與矽谷的熱門話題,如今卻成了投資人擔憂的源頭。根據彭博社 9 日報導,自稱數位資產國庫公司 (Digital Asset Treasuries, DATs) 的企業過去一週股價斷崖式重挫,Architect Partners 追蹤的 15 家 DATs 平均下跌 15%。ALT5 Sigma Corp. 一週內下跌約 50%,Kindly MD Inc. 自 5 月高點暴跌約 80%。在聯準會降息預期推升其他風險資產之際,DATs 卻逆勢走低,市場從「高速成長」瞬間轉向「信心滑落」。

股價急挫,信心翻轉

觀察人士指出,市場開始質疑用股票包裝比特幣究竟能創造多少附加價值。Strategy 持有約 637,000 枚 BTC,占企業級比特幣儲備 76%,曾是領頭羊,卻仍未能獲納入 S&P 500 指數,該公司比特幣市值溢價 (mNAV) 顯著收斂,Metaplanet Inc. 股價同步回落。頂尖玩家尚且受壓,小型公司更難招架估值重跌。

擁擠賽道加速退燒

2025 年以來,超過 100 家企業宣布轉型為 DAT,其中包含美甲沙龍、大麻銷售商及行銷公司等「非傳統」參與者,使賽道快速飽和。Parataxis Capital 聯合創辦人 Ed Chin 直言:

「公司過多且差異性小。」

根據CryptoQuant 數據,DATs 8 月僅購買 14,800 枚比特幣,遠低於 6 月的 66,000 枚;平均單次購買量也從 2025 年峰值的 86% 降至 343 枚。比特幣總持有量月增率自 3 月的 163% 急降至 8%,囤幣動能顯著降溫。

追求收益卻疊加風險

為填補溢價收縮,許多 DATs 轉向更複雜的金融工具,包含比特幣抵押貸款,以及與代幣價格掛鉤的可轉換債券。Smarter Web Co. 執行長 Andrew Webley 表示:

「這讓我們能夠在不稀釋股東權益的情況下,獲得額外的資金。」

然而,一旦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公司面臨被迫追加保證金或強制平倉的風險。另一方面,Nasdaq 已要求部分持有代幣的公司發行新股購幣前需先獲股東批准,對依賴股權融資的 DATs 構成直接限制。

投資人疑問:還需要 DAT 嗎?

Ikigai Asset Management 投資長 Travis Kling 提出根本性疑慮:

「為什麼要透過疊加費用、風險和股權稀釋的公司來購買加密貨幣,而不是直接持有或透過 ETF?」

受訪分析師認為,DAT 模式或許不會戲劇性崩潰,而是以股價緩跌、代幣購買停滯的方式「慢慢消逝」。隨著更透明、成本更低的投資管道愈來愈成熟,市場可能將 DAT 視為「牛市末期的產物」。

從華麗登場到信心滑坡,不到兩年時間,DATs 已走到十字路口。《彭博社》提醒,無論技術包裝如何華美,最終仍要接受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和投資效率的檢驗。當炒作退散,數據說話,資本市場給出的答案很直接:透明度與成本結構,影響投資人最終選擇。DAT 模式的未來,恐怕正如它的股價走勢──回歸常態,並在市場汰弱留強的機制中,逐漸被重新定價。

📍相關報導📍

降息、DAT 與拋售潮,加密牛市到頂了還是仍在中途?

DAT 數位金庫崛起:從持有比特幣到收益管理

肖風 Bitcoin Asia 2025 演講全文:ETF 不錯!DAT 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