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析持有大量加密資產的公司可能面臨的六種最終結局,包含獲利了結、轉換標的、避險操作、資金壓力、停損等好、中、壞三類情境。本文源自 0xTodd 所著文章,由 PA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前情提要:降息、DAT 與拋售潮,加密牛市到頂了還是仍在中途? )(背景補充:DAT 數位金庫崛起:從持有比特幣到收益管理 )
本文目錄
好結局 1 – 落袋為安好結局 2 – 移情別戀普通結局 1 – 對沖出貨普通結局 2 – 無人問津壞結局 1 – 資金壓力壞結局 2 – 停損
好結局 1 – 落袋為安
當加密資產價格大幅高於他們的建倉成本時,他們會在股東或稅務要求下套現,儘管轉出地址會小幅影響浮盈。
微策略 (Strategy) 之前轉出過一些比特幣「優化稅務」,並沒有造成結帳或大盤崩盤的效果。
但是對於他們的資金規模而言:無所謂。平均成本 3000 美元,賣在 6000 美元,對大資金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好結局 2 – 移情別戀
如果他們賺到了足夠多的錢,人的本性是會複製自己的成功路徑。做以太坊 DAT 起家的,可能會試圖在未來投資其他的山寨幣,這時候就可能會換倉。
普通結局 1 – 對沖出貨
如果他們認為持有的資產價格已快要到頂,便會停止買入,甚至準備出貨。
即便他們的鏈上地址是透明的,但這不妨礙他們透過合約、期權的方式低調進行避險,藉此保留一點勝利的果實。
普通結局 2 – 無人問津
如果 mNAV 長期低於 1,公司會認為現在繼續增發股票很虧,所以此時可能會賣掉一些代幣,來適當拉回 mNAV。
根據我的經驗,世界上所有的錨定機制,只有「雙向剛性兌付錨定」有效,沒有任何一個專案能夠只靠「心理錨定」來維持。
壞結局 1 – 資金壓力
例如 2022 年的特斯拉 (Tesla),因為資金壓力,不得不出售自己 3/4 的比特幣持倉。這些機構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也會面臨類似的資金壓力。
壞結局 2 – 停損
如果方向做反了,建倉成本大幅高於現價,整個遊戲便無法繼續,某一天只能停損,並試圖在更低的底部買回來。
當然,這些只是對未來結局的猜想,不代表我近期看空或對 DAT 持負面看法。當鼓聲未停,就應該繼續奏樂、繼續跳舞。
至於鼓聲何時會停止呢?這將是下一篇文章要分享的內容,主要關注三大指標:建倉成本、執行長 (CEO) / 財務長 (CFO) / 董事會的人事變動,以及 mNAV 長期低於 1。
港股「BNB微策略」誕生!華興資本聯手YZi Labs,投資1億美元建立BNB金庫
Verb Technology融資5.58億美元建立「$TON金庫」:看好Telegram與TON深度整合,VERB飆漲55%
BitMine再買19萬枚以太坊「持倉全球第一」,加密貨幣儲備僅次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