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既要成為數位資產領域的「全品類交易所」,也要成為加密基礎設施領域的「AWS」。本文源自 Forbes 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前情提要:Base鏈宣佈正探索「發行代幣」,Coinbase為何推翻不發幣承諾? )(背景補充:Coinbase 也逃不過 996: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焦慮與轉型之路 )
編者按:本文編譯自富比士對 Coinbase 商務長 Shan Aggarwal 的採訪。Shan Aggarwal 此前擔任 Coinbase Ventures 負責人長達 7 年,期間還兼任公司企業與業務發展副總裁。在本次採訪中,他圍繞 Coinbase 核心策略,分享了產品拓展、機構合作、國際佈局等內容,解讀穩定幣前景與市場週期應對策略。透過他的視角,我們能一窺 Coinbase 在產品創新、市場拓展、應對監管等方面的真實想法與策略規劃,為深入了解 Coinbase 乃至整個加密貨幣產業的發展趨勢提供關鍵資訊。以下是採訪內容。
2024 年 9 月,Coinbase 商務長 Shan Aggarwal 在 Coinbase Ventures 年度峰會上主持與 Coinbase 聯合創辦人 Brian Armstrong 和 Fred Ehrsam III 的爐邊談話。
過去幾週,我有幸與 Coinbase 新任命的商務長(CBO)Shan Aggarwal 進行了深入交流。這一職位在這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尚屬首次設立。Shan Aggarwal 的背景打破了傳統科技高管的固有模式:他最初深耕醫學領域,擁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學學士學位,之後轉行進入加密貨幣產業,逐步成長為該領域企業策略、併購及合作業務的領軍人物。
從負責 Coinbase 2018 年 E 輪融資到 2021 年公開上市期間的融資與資本市場事務,再到如今成為財富 500 強企業中最年輕的高管之一,Shan Aggarwal 的領導恰逢 Coinbase 發展的關鍵節點。當前機構對加密貨幣的需求極為旺盛,監管環境也日益明晰,Shan Aggarwal 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 —— 推動 Coinbase 邁入下一成長階段,超越其作為零售交易平台的原有定位。
以下是他關於公司策略、市場前景以及加密貨幣走向主流未來的願景分享。
Q1:作為 Coinbase 的商務長,你的核心職責是什麼?
我作為商務長,核心職責是將 Coinbase 成長引擎的各個環節緊密銜接。我負責監管生態系統合作夥伴關係、業務營運與策略規劃、資料與資料分析、企業併購(M&A)以及投資事務。可以說,我的角色相當於產品團隊與市場機會之間的「橋樑」,既要明確公司「該做什麼」,也要規劃「該如何執行」。
2024 年 9 月,在年度 Coinbase Ventures 峰會上,Shan Aggarwal 與 Brian Armstrong、Jesse Pollak 以及 Coinbase Ventures 團隊成員合影。
我的工作重點是推動 Coinbase 的發展 —— 不僅要將其打造成一個交易平台,更要使其成為支撐整個加密貨幣經濟的基礎設施。這意味著我們要與機構、零售合作夥伴及新興專案展開合作,將加密貨幣深度融入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
Q2:在你的領導下,Coinbase 的三大核心優先任務是什麼?
首先,我們專注於打造頂級交易產品,透過增加對加密貨幣以外資產的支援來滿足交易者需求。這包括股票、期貨、永續期貨、加密原生資產、預測市場等品類。
其次,我們充分利用已搭建的平台,推動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應用落地。目前企業對加密服務的需求極為旺盛,而我們打造的平台對合作夥伴而言「即開即用」,可助力他們向終端用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質押等服務。
第三,我們聚焦支付業務,推動穩定幣的應用普及。我們正在開發支持第一方支付的產品,同時搭建一個可供其他企業使用的加密貨幣支付平台。在推進這些優先任務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將國際擴張作為重要方向:不斷擴大全球業務版圖,踐行「為世界各地的個人與企業拓展經濟自由」的企業使命。
Q3:在當前市場週期中,Coinbase 的成長將呈現怎樣的態勢?
如今的成長核心是「重質不重量」。我們不會追求虛無的「表面數據」,而是要深化與高價值客戶的關係,擴大在他們加密貨幣需求中的份額。這意味著我們要拓寬服務範圍 —— 除交易外,還涵蓋儲蓄、消費、融資等領域,以此增強與客戶的深度互動。
我們還看到了 B2B 領域的巨大成長機會 —— 不再侷限於直接服務終端消費者,而是為其他公司的加密策略提供支撐。我們將這種模式稱為「加密即服務」。隨著監管環境日益明晰,我們能夠提供白標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 API,幫助其他企業無需從零開始搭建系統,即可快速整合加密功能。
企業構建者生態系統的規模十分龐大。想想那些想要具備加密功能,但又不願應對合規、資產托管或技術複雜性的金融科技公司、支付處理商和傳統企業 —— 我們可以成為他們的「加密支柱」。這一點從我們的合作案例中就能看出:貝萊德和 PNC 利用我們的基礎設施開展機構加密服務,Perplexity 等公司則將加密資料整合到自身平台中。
這些合作具有「顛覆性意義」,因為它們能讓那些「從未下載過加密應用的用戶」也接觸到加密貨幣。我們不僅在擴大直接用戶群,更在推動整個數位經濟中加密貨幣的應用普及。這種模式能幫助我們拓寬服務的終端用戶基礎,加速加密貨幣的落地應用。
Q4:結合 Coinbase 的立場,你對穩定幣及其監管前景有何預測?
穩定幣是支付領域的「平台級變革力量」。我們認為,全球所有資產類別最終都將實現「上鏈」,而穩定幣是其中首批且最重要的品類之一。目前監管環境日益明晰,這不僅讓穩定幣獲得了合法性,更為其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例如為儲備要求、透明度等關鍵要素建立了統一框架。
我認為未來會出現「分化」:合規、透明的穩定幣將與其他類型的穩定幣形成鮮明區分。最終的贏家將是那些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而非對抗監管的營運方。我們已經看到穩定幣正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傳統金融體系,而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 —— 因為穩定幣為美元流通提供了更高效、更具全球性且成本更低的管道。
總而言之,數位經濟需要數位貨幣,而穩定幣正是這一「缺失的拼圖」。在《GENIUS 法案》出台後,Coinbase 憑藉廣泛的 USDC 分發管道以及提供產業領先獎勵的能力,在穩定幣領域占據了獨特優勢。
Q5:面對下一輪加密貨幣牛市與熊市,Coinbase 將如何佈局?
我們始終立足長期,圍繞不同市場週期制定策略。在熊市期間,我們重點擴大基礎設施規模,為下一輪加密貨幣應用浪潮提供支撐,同時投資於長期專案與團隊;在牛市期間,我們則聚焦優化客戶體驗與新產品創新。
我們正大力投入 Coinbase 平台建設 —— 因為我們相信,隨著監管環境明晰,會有越來越多企業進入加密領域。同時,我們也在開發與交易量關聯度較低的新收入來源,例如穩定幣利息、托管費用、質押獎勵等。我們的目標是:無論市場價格如何波動,公司都能具備「抗脆弱」的能力。
Q6:Coinbase 的加速策略是什麼?傳統金融在加密貨幣主流化過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傳統金融將成為加密貨幣主流化的「關鍵橋樑」—— 連接傳統系統與去中心化金融生態。作為首席商務長,我認為與摩根大通、美國運通等機構的合作,對加速加密貨幣應用至關重要。這些合作不僅能擴大加密貨幣的可及性、降低消費者使用門檻,還能將加密貨幣融入支付、獎勵計畫等日常金融活動中。
2025 年 6 月,Shan 與美國運通資深副總裁 Will Stredwick 一同登上 Coinbase 加密貨幣峰會的舞台,談及全新的 Coinbase One 信用卡(該卡為美國運通卡)
藉助傳統金融的信任基礎與基礎設施,我們能夠吸引下一波用戶進入加密領域,幫助全球數百萬人實現「經濟自由」的目標。
目前這一趨勢已逐步顯現:此前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機構,如今開始探索如何為客戶托管比特幣;資產管理機構希望推出加密貨幣 ETF 和指數產品;支付公司則在尋求穩定幣流通管道。我們的職責就是提供安全、合規的基礎設施,助力他們參與加密領域。可以說,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正在「雙向靠近」,而 Coinbase 正是兩者之間的「橋樑」。
Q7:在 DeFi、NFT、RWAs 等新興加密領域中,哪些領域能為 Coinbase 帶來最大機會?
當前,RWAs 領域的潛力最為突出。
從房地產到大宗商品,將各類資產代幣化不僅能解鎖新市場,還能在以往缺乏流動性的領域創造流動性。DeFi 也在不斷成熟 —— 不再侷限於「收益農耕」,正逐步成為新型合法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在 Coinbase,我們堅信所有資產類別的未來都將「上鏈」,因此正集中資源搭建基礎設施,推動這一願景落地。
關鍵在於找到能「大規模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場景,而不僅僅是推動加密原生領域的投機活動(儘管投機活動也有其存在價值)。
Q8:面對國際擴張與美國本土監管挑戰,Coinbase 將如何平衡應對?
我們對美國在提升監管透明度方面採取的舉措感到振奮,但同時也看到全球範圍內的巨大機會 —— 許多市場的監管規則更清晰,機會也更易落地。
歐洲、亞太、拉丁美洲等地區在加密貨幣監管與應用方面進展迅速,我們也在積極跟進這一節奏:透過建立本地合作夥伴關係、打造針對不同地區的客製化合規能力,適配各市場的發展需求。美國仍是我們的關鍵市場,但我們不會因本土「尚未完善的監管框架」而限制全球發展野心。加密貨幣是一種全球性趨勢,而我們正致力於將 Coinbase 打造成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Q9:Coinbase 的併購策略是什麼?在核心能力建設上,公司更傾向於「自主研發」還是「收購整合」?
我們在併購領域一直保持活躍,未來也將繼續如此。我們認為併購是公司成長引擎的核心,也是我們多年來持續打造的重要能力。在確定策略方向後,我們總會從「自主研發、收購整合、合作共贏」三個維度評估執行路徑:
核心平台能力以「自主研發」為主 —— 這是公司的「立身之本」,需要與現有平台深度融合;
收購則聚焦於「能加速策略落地」的機會,例如獲取差異化技術、專業知識、牌照或已形成規模的業務。近期案例包括收購領先的加密期權交易所 Deribit,以及鏈上廣告協議與交易所 Spindl。
透過這些收購,我們既能增強產品能力,也能培育新的收入成長點。同時,我們也重視人才的價值,會透過小規模「人才收購」引入專業團隊。併購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合」—— 只有當收購業務能強化核心平台,而非成為孤立的「資訊孤島」時,併購才有真正的價值。
Q10:五年後,你希望 Coinbase 代表怎樣的定位?
我希望 Coinbase 能成為用戶、機構及其終端客戶「儲存與增值財富的首選平台」。客戶能清晰地知道,透過我們可信、易用的產品,他們能獲得獨特的機會。這正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打造一個「全品類交易所」和成熟的金融平台 —— 在這裡,用戶能「一站式交易所有想要的資產」,能便捷地實現財富增值與日常財務管理,而這一切都基於加密技術。
此外,我希望 Coinbase 能成為「加密基礎設施的代名詞」—— 就像 AWS(亞馬遜雲服務)在雲端運算領域的地位一樣。Base(Coinbase 旗下區塊鏈網路)正在構建未來的鏈上經濟,支撐金融、社交等多領域的鏈上加密應用。無論您是發行代幣的新創公司、提供加密服務的銀行,還是探索數位貨幣的國家,Coinbase 都能成為您可信的基礎設施合作夥伴。我們希望自己成為「必需品」而非「可選項」,為所有與加密領域相關的產業創新提供支撐。
從 Shan Aggarwal 的分享中,我對 Coinbase 的新認知
透過與 Shan Aggarwal 的交流,我深刻認識到:Coinbase 不只是在為下一輪加密貨幣牛市做準備,更是在為加密貨幣的「長期未來搭建基礎設施」。公司的策略核心並非追逐短期熱點,而是將加密貨幣融入日常金融 —— 從推動機構應用,到擴大穩定幣場景,再到佈局國際市場。Shan Aggarwal 明確表示,當前階段最重要的「成長槓桿」是:高品質成長、深化客戶關係、成為企業的「加密支柱」。
我還更清晰地看到了 Coinbase 的雄心:既要成為數位資產領域的「全品類交易所」,也要成為加密基礎設施領域的「AWS」。無論是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打造合規可信的穩定幣,還是搭建傳統金融與 Web3 的橋樑,Shan Aggarwal 的願景始終明確:Coinbase 不僅要「參與貨幣的未來」,更要「定義貨幣的未來」。
這是一個大膽的使命,我將持續關注 Coinbase 未來的每一步行動。
USD1 將上架 Coinbase,川普家族 WLFI 發行的穩定幣會改變市場?
一覽六家加密機構的「中場答卷」:Strategy 豪賺百億,Coinbase 靠投資救場
以太坊差點不會誕生?Brian Armstrong 曝:曾邀請 Vitalik 加入 Coinbase,但因美國簽證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