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顧問米蘭獲任聯準會理事,直接空降九月FOMC投票,讓央行獨立性爭議升溫。(前情提要:鮑爾下週降息一碼不意外「利率點陣圖」才是聯準會真正的火藥庫 )(背景補充:Tom Lee預測「9月魔咒」被打破:聯準會降息助美股上漲,以太坊蓄勢待發)
本文目錄
獨立性拉警報:Cook去留攻防、Kugler突辭,Fed政治風險抬頭利率路徑與短線市場反應:降息預期升溫,但波動風險更大背景與事件脈絡整理
美國參議院以 48比47 通過總統川普指派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出任聯準會(Fed)理事,時間點恰逢本週利率會議開議前夕,意味著他將立刻成為12位利率決策投票官員之一。更具爭議的是,米蘭選擇「留職停薪」而非辭去白宮職務,創下聯準會現代史上的第一例,民主黨與部分經濟學者憂心 Fed 免於政治干預的傳統將被侵蝕。參院投票顯示黨派高度對立,僅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 Lisa Murkowski 倒戈反對。這次任命僅補齊前理事 Adriana Kugler 於8月請辭留下的任期至2026年1月底。
外媒指出,米蘭曾公開支持川普的「全球關稅」路線,並主張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可減緩住房需求、壓低物價。他亦曾批評鮑爾領導下的降息速度與尺度,傾向更大幅度的寬鬆。這種政策取向疊加白宮對Fed的高壓施壓,市場更擔心貨幣政策日益政治化。
獨立性拉警報:Cook去留攻防、Kugler突辭,Fed政治風險抬頭
川普政府近期對Fed施壓層層加碼:一方面,總統多次以激烈言詞施壓主席鮑爾「大幅」降息;另一方面,白宮更嘗試解除Fed理事Lisa Cook職務,創下前所未見的行動。不過,聯邦上訴法院目前已阻止白宮在FOMC會議前撤換Cook,讓她得以出席本週決策會議。這場攻防使外界對Fed的「任期保障」與「免於政治干預」產生更深疑慮。
另一個關鍵背景是 Adriana Kugler 於8月意外請辭。Fed新聞稿僅稱其將重返學界,未詳述原因,但其突然離任與白宮尋求迅速補位,強化了市場對Fed治理穩定性的問號。Kugler 的去職與 Cook 的去留攻防,讓市場解讀為白宮正嘗試重塑Fed理事會的力學結構。
在學界與前央行官員中,也有對米蘭「雙重身分」投下反對票的聲音。前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Eric Rosengren就提醒,當前數據並不支持匆促的大幅寬鬆,且對米蘭的角色一致性提出質疑;若白宮顧問同時入席獨立央行的決策核心,無論法理安排如何,都恐在市場心理層面削弱Fed決策的公信。
利率路徑與短線市場反應:降息預期升溫,但波動風險更大
就短線市場而言,投資人普遍押注本週 Fed 將啟動今年首度降息,基線情境為1碼(25個基點)。然而,米蘭入席使「更大幅降息」的少數意見聲量提高,白宮方面亦不斷放話要求「比原先更大」的降息。這種「政策拉扯」強化了市場對會後聲明與點陣圖的解讀難度,恐放大利率敏感資產(成長型科技股、長天期債券、黃金與加密資產)的即時波動。
須警惕的是,降息本意在支撐走弱的就業與信貸循環,但當前通膨受關稅、供應面扭曲等因素干擾,若政策被「政治時程」凌駕「經濟時程」,市場很可能先迎來短線冒險偏好上升、隨後面對政策可信度下降的再定價。對風險資產而言,這往往意味著「快漲變快跌」的劇烈震盪。
後續需關注Fed會後聲明是否出現「更重就業下行風險」與「關稅影響通膨不確定」的雙軌措辭。前者若強、後者若弱,短線有利風險偏好;但只要白宮持續對Fed人事與職權施壓,利多的持續性就要打折。
背景與事件脈絡整理
— 米蘭的學術與政策主張:哈佛經濟學博士、曾在第一任川普政府擔任財政部高級顧問,近年在智庫與專欄多次主張「降低 Fed 獨立性」、縮短理事任期、強化民主問責。這些觀點與其此次「白宮留職停薪」入席 Fed 的安排相互呼應,也讓民主黨與市場監督團體將其視為「白宮之手深入央行」的象徵。
— Kugler離任的疑雲:Kugler 在8月初請辭,Fed對外說明將返校任教,但媒體追查其不動產檔案等細節,引發更多猜測;不論真相為何,政治環境下的突發人事,客觀上使白宮得以更快重塑理事會結構。
— 會議前夕的程序時點:米蘭任命在 FOMC 倒數階段過關,程序上雖無違,但在市場觀感上,容易被解讀為「政策訊號管理」的一部分,投資人自不免提高風險溢價因應未知的會後節奏。
聯準會理事透露「通膨高但有降息空間」,市場押注9月降息機率達96.8%
以史為鑑,聯準會降息如何影響比特幣的短期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