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 FOMC 會議後,市場回調機率極高,建議先鎖定現有收益,保持警惕並調整投資布局。本文源自 arndxt 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前情提要:比特幣多軍本週取得階段性勝利,市場靜待 FOMC 會議(貝格先生鏈上週報#42) )(背景補充:Arthur Hayes最新訪談:比特幣是價值投資,別幻想「買BTC隔天就開藍寶堅尼」 )
本文目錄
流動性現實核查聯準會與債券市場核心結論宏觀事件前瞻比特幣熱度指標市場全景回顧核心經濟資料解讀中國市場聚焦
編者按:市場正處於微妙的轉折點。作者認為,在利率高企的背景下,資產卻持續上漲,這種詭異的平衡即將被打破。作者特別指出,當前山寨幣未平倉合約量已首次超過比特幣,而這一情況在前兩次出現時均對應局部頂部,堪稱歷史見頂訊號;同時,Fed 會議後存在 88% 的回調機率,使得風險回報比嚴重傾斜。基於此,作者建議,此時鎖定收益或是規避回調的最佳策略,投資者需提高警覺,及時調整投資布局。
當前趨勢已接近尾聲。
目前,我們建立的研究模型顯示,市場正臨近趨勢反轉節點。從風險與回報比來看,當前格局已明顯失衡: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後,市場出現回調的機率極高。
建議在最後一波行情到來前,先鎖定現有收益。
圖片來源:@RamboJackson5
自去年 12 月以來,另類投資(除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的未平倉合約量首次超過比特幣;而歷史上最後兩次出現這一現象時,市場均恰好迎來了局部頂部。
如今,或許只有 1% 的市場參與者能感受到真正的市場狂熱。對其餘所有人而言,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在流動性緊縮時期,圍繞「能持續吸引市場關注的資產」進行布局的投資者。
當前市場的核心特徵的是:流動性呈現「選擇性集中」態勢,宏觀環境整體偏空,法定貨幣持續貶值。即便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資產價格仍在逆勢上漲。
本輪週期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於:2021 年的市場週期由流動性驅動 —— 當時信貸成本低廉、流動性充裕,風險資產全面受益於寬鬆環境;
2025 年的市場則完全不同:當前利率高企、流動性緊張,但風險資產(比特幣、股票,甚至黃金)仍在逐步走高。
為何會出現這種矛盾?核心驅動力在於法定貨幣貶值 —— 投資者正通過配置資產來對沖現金貶值的風險。
這一趨勢徹底改變了市場節奏:以往「全面普漲」的風險偏好行情,正被「資金向優質、高韌性資產集中」的結構性行情取代。市場邏輯已從「盲目追逐所有資產」轉向「精準把握時機、保持耐心、嚴守紀律」。
歸根結底,法定貨幣本身的貶值是關鍵。如今投資者配置資產,不僅是為了追求收益增長,更是為了規避現金貶值的風險。
2021 年:流動性擴張驅動增長 → 風險資產表現領跑;2025 年:法定貨幣貶值驅動增長 → 硬資產(黃金、大宗商品等)與優質標的表現強勁。
這種市場邏輯的轉變讓投資難度顯著上升 —— 你無法再依賴「資金泛濫、遍地機會」的環境。但對能夠適應新邏輯的投資者而言,這也意味著更明確的結構性機會。
流動性現實核查
儘管市場出現諸多看漲訊號(比特幣市值占比下降、另類投資未平倉合約量超過比特幣、CEX 代幣輪動上漲),但整體流動性仍處於稀缺狀態。過去數年,由 Meme 幣催生的「割韭菜式專案」以及名人站台發行的代幣,讓許多投資者患上了「投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圖片來源:@JukovCrypto
受「投資 PTSD」影響,許多交易員熱衷於追逐「新上線的熱門專案」以尋求短期刺激,卻幾乎沒有為真正的專案開發者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
其結果是,市場流動性正不斷向「高市值、擁有忠實社群的資產」集中 —— 這類資產能夠持續吸引市場關注和資金流入。
聯準會與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已提前消化了「市場下行」的預期。根據 FedWatch 工具資料,市場認為美聯儲降息 25 個基點的機率約為 88%,降息 50 個基點的機率僅為 12%。需要注意的是:
從歷史資料看,「首次降息 50 個基點」通常被視為經濟衰退的訊號,往往會導致市場陷入「緩慢失血」狀態;而「首次降息 25 個基點」則更多被解讀為「經濟軟著陸」的訊號,對經濟增長具有支撐作用。
當前市場正處於關鍵轉折點。結合季節性指標來看,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後,市場波動率上升的風險已逐漸顯現。
核心結論
「持續穩健」勝過「短期炒作」;
「耐心布局」勝過「FOMO(錯失恐懼)」;
「精準擇時」勝過「追求 Alpha(超額收益)」。
下面將從宏觀事件前瞻、比特幣熱度指標、市場全景回顧以及核心經濟資料解讀等角度展開具體分析,資料截止到 2025 年 9 月 14 日。
宏觀事件前瞻
上週回顧
下週預告
比特幣熱度指標
市場全景回顧
狗狗幣 ETF 里程碑:REX Shares 與 Osprey Funds 聯合推出的 DOJE ETF,成為美國首只直接追蹤狗狗幣價格的基金。這一事件標誌著「Meme 幣」在傳統金融市場獲得一定認可,但由於狗狗幣缺乏實際應用場景,預計其需求仍將以散戶為主。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永續期貨計畫:擬推出的比特幣與以太坊期貨合約期限最長可達 10 年,採用每日現金結算機制。若該計畫獲得監管批准,有望降低投資者的展期成本、豐富機構投資者的衍生品策略,並提升市場流動性。螞蟻數位資產代幣化:螞蟻數位(Ant Digital)將 84 億美元可再生能源資產與螞蟻鏈(AntChain)綁定,實現了「即時生產數據追蹤」與「自動化收益分配」。這一「機構優先」的模式,凸顯了區塊鏈技術在大規模基礎設施融資中的應用價值。Forward 公司的 Solana 金庫布局:由 Galaxy 與 Jump Crypto 牽頭的 16.5 億美元私募股權投資(PIPE),使 Forward Industries 成為 Solana 生態的核心持倉機構之一。這是機構資金首次大規模布局「比特幣、以太坊之外的加密貨幣資產」,有望重塑 Solana 的資本市場敘事。
核心經濟資料解讀
對普通用戶的核心啟示
就業市場收緊:尤其是傳統行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建議通過技能提升轉向醫療、服務業等抗風險能力較強的領域。購買力短期改善,但風險仍存:當前薪資購買力有所提升,但關稅驅動的通膨可能很快侵蝕這一紅利,建議謹慎進行大額消費。債務緩解機遇臨近:若利率下調,債務壓力可能得到緩解,但當前家庭財務壓力正持續上升,建議保持保守預算,並為債務再融資做好準備。投資波動率上升:降息可能短期提振市場,但通膨風險可能導致收益快速回吐,需警惕波動風險。
勞動力市場動態
新增就業崗位持續減少 → 崗位競爭加劇,低技能崗位尤為明顯;行業分化顯著:醫療(+4.68 萬個崗位)、酒店服務業(+2.8 萬個崗位)需求仍強勁;但製造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的招聘活動已明顯放緩;就業增長大幅降溫:新增就業崗位從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86.8 萬個,降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 49.1 萬個、第二季度的 10.7 萬個;2025 年 8 月僅新增 2.2 萬個崗位,接近停滯狀態;行業分化背後的原因:關稅壓力、投資不確定性,以及移民政策對勞動力供給的限制,導致週期性行業(製造業、建築業等)收縮。
薪資與勞動力參與率趨勢
薪資同比增長 3.7%:增速雖低於此前水平,但仍高於通膨率,意味著實際購買力略有提升 —— 這是當前經濟環境中少有的積極訊號;需警惕關稅通膨風險:若關稅導致商品價格上漲,薪資增長帶來的購買力提升可能快速消失;收入增速:同比增長 3.7%,為 2021 年年中以來最低水平,雖緩解了「薪資 – 通膨螺旋」壓力,但仍高於通膨,對消費者購買力形成淨利好;勞動力市場結構:勞動力參與率緩慢上升,但失業率已升至 4.3%(2021 年以來最高),就業壓力主要集中在低技能勞動力群體,高技能、高學歷群體就業仍保持穩定。
宏觀經濟影響
利率下調窗口臨近:若美聯儲如預期降息,抵押貸款、消費貸款、信用卡等融資成本有望下降;家庭債務壓力上升:當前信用卡、汽車貸款、學生貸款的違約率持續攀升,若你正面臨債務壓力,建議提前規劃 —— 今年晚些時候再融資環境可能改善;債券市場動態: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降至 4.1%(10 個月來最低),反映市場已提前定價「經濟放緩 + 美聯儲降息」預期;美聯儲政策展望:期貨市場顯示,9 月降息機率約為 90%,年底前預計降息 2-3 次 —— 儘管通膨仍有黏性,但市場仍押注美聯儲將採取激進寬鬆政策;金融壓力分化:家庭部門面臨信貸違約上升、學生貸款償還重啟的雙重壓力,而企業部門的融資環境仍保持寬鬆。
戰略啟示
經濟呈現「分化格局」:機構(企業、金融市場)享受寬鬆融資環境,家庭部門則面臨財務壓力上升;政策陷入「兩難困境」:美聯儲若降息,可能加劇通膨;但若不降息,就業放緩與債務違約上升的壓力又將加劇;投資布局建議:抗風險領域:醫療、酒店服務業 —— 受益於人口結構與體驗消費需求;高風險領域:貿易敏感型行業(製造業、建築業)—— 受關稅與勞動力供給瓶頸影響較大;宏觀環境總結:降息預期 + 勞動力市場放緩,可能推動資產價格反彈,但通膨風險將導致股票、信貸、大宗商品等資產呈現「非對稱波動」。
歐元區政策展望
通膨現狀:雖較 2022 年高點顯著回落,但仍高於目標水平且呈「平台期」特徵,限制了歐洲央行(ECB)的寬鬆空間;政策分化風險:美聯儲因「就業放緩」傾向於寬鬆,歐洲央行因「通膨黏性」保持謹慎 —— 這種分化可能加劇歐元兌美元匯率波動;投資者視角:利率:歐洲央行降息空間有限,歐元區債券收益率可能保持相對高位;股票:服務業通膨回落有利於企業盈利,但全球關稅導致的成本衝擊可能壓縮利潤空間;宏觀風險:經濟增長動能疲軟,但歐洲央行難以寬鬆,可能陷入「輕度滯脹」格局;歐洲央行立場:當前通膨仍高於 2% 的目標,9 月降息機率較低,12 月是否降息仍存不確定性;市場預期:期貨市場顯示,年底前降息機率約為 50%—— 市場偏向寬鬆預期,但歐洲央行釋放的訊號仍偏謹慎;拉加德(歐洲央行行長)表態:採取「觀望策略」,傾向於維持當前利率,避免過早寬鬆。
全球聯動影響
關稅溢出風險:美國加徵關稅可能通過全球供應鏈推高輸入性成本,歐洲央行官員(施納貝爾)已將此列為歐元區通膨的「上行風險」;傳導機制:即便歐元區內需疲軟,「輸入性通膨(高成本進口)」仍可能限制歐洲央行的政策靈活性。
中國市場聚焦
當前中國正採取「雙軌策略」:在政治層面通過加強與印度的合作應對外部衝擊,在經濟層面則通過注入流動性、引導市場預期來緩解經濟脆弱性。
核心邏輯:寄望通過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彌補經濟增長的短板;潛在風險:若實體經濟持續停滯,而市場僅靠流動性支撐維持高位,可能導致表面繁榮下的結構性脆弱。
關稅影響現狀
中金公司(CICC)資料顯示:中國出口企業僅承擔了 9% 的美國關稅成本,遠低於歐洲和東南亞企業的承擔比例;背後含義:美國進口商當前正自行消化關稅成本,壓縮自身利潤空間。這種模式難以持續 —— 最終美國消費者將面臨物價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膨風險;中國出口壓力:中國對美出口持續下滑,工廠閒置率上升,可能對國內穩定形成潛在壓力,這一脆弱性雖不顯眼,但影響關鍵。
地緣政治格局重塑
美國「對華遏制」策略遇挫:美國因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而對其加徵 50% 關稅,削弱了自身構建的「對華圍堵」聯盟;中國的戰略應對:迅速抓住這一裂痕,促成印度、俄羅斯在京舉行多年來首次三邊會談;關鍵洞察:若中國與印度深化合作,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包括美、日、澳、印)」可能面臨戰略空心化風險。
資本市場的「安全閥」作用
市場與經濟的背離:儘管中國經濟基本面疲軟,但股市仍創下 10 年新高 —— 這一上漲並非由企業盈利驅動,而是源於「流動性注入」與「22 兆美元居民儲蓄從存款(收益率約 1%)向股市轉移」;吸引力邏輯: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僅 1.7%,使股票在「相對收益」上具備結構性吸引力;同時,全球投資者也在追逐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優勢標的;核心洞察:當前市場樂觀情緒是對「流動性寬鬆 + 技術敘事」的押注,而非對實體經濟復甦的信心。
宏觀風險預警
泡沫風險:若實體經濟無法實現真正復甦,當前股市上漲可能演變為又一輪「流動性驅動型泡沫」;政策依賴加劇:若出口持續下滑、居民消費需求疲軟,中國可能需要進一步加大貨幣寬鬆力度,並通過更多資本市場調控手段維持市場穩定。
比特幣 ETF 資金流入放緩,BTC 能否收復 11.4 萬美元是關鍵
Blockstream、Safeheron 與 EchoX 攜手啟動亞洲鏈上金融新典範,聚焦比特幣與 RWA 策略整合
美國8月CPI符合預期、市場押註Fed今年至少降息兩次!比特幣跌破11.4萬、以太坊失守4,4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