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沉睡海妖覺醒:Kraken 為何能穿越牛熊、等來 IPO?

沉睡海妖覺醒:Kraken 為何能穿越牛熊、等來 IPO?

2025/08/08 4

沉寂多年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Kraken 近期動作頻頻,不僅推出股票代幣化、Layer 2 網路,更準備以 150 億美元估值進行 IPO,從老牌交易所蛻變為加密獨角獸。(前情提要:Kraken與Backed整合BNB Chain ,擴大代幣化股票xStocks影響力 )(背景補充:Kraken上線跨境支付「Krak」:110國即時轉帳、支援加密貨幣&法幣、儲蓄獎勵,想全面取代傳統銀行 )

本文目錄

從卡牌倒爺到交易所創辦人老牌交易所的蛻變走向 IPO

2025 年 7 月,加密市場再次燃起牛市火焰。

與過往的牛市不同,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與美股在這個週期開始深度融合。就在所有人把注意力投向 Robinhood 的美股代幣化時,一家沉寂多年的老牌交易所,正悄然推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這家交易所名叫 Kraken。

它曾被稱作「加密界的老大哥」,安全、穩健,卻長期隱匿在巨頭 Coinbase 和 Binance 的光芒之下。在中文社群,它長期被打上「安全出金管道」的標籤,此前一度低調到幾乎被遺忘。

如今,情況變了。

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Kaiko 全球現貨交易所綜合評分中,Kraken 以 89 分位居第二,僅次於 Coinbase;季度收入年增 18%,交易量達到 1868 億美元;推出 Layer2 網路 Ink、股票代幣化平台 xStocks,併購 NinjaTrader…… 沉睡多年的海妖突然翻身,在華爾街引發震動。

7 月底,Kraken 以 150 億美元估值籌備最後一輪融資,為 2026 年 IPO 做準備。

從「極客圈的老實人」到「下一個加密獨角獸」,中間隔著一場持久的內部鬥爭,Kraken 的故事是一段長達 14 年的蛻變史。

從卡牌倒爺到交易所創辦人

90 年代,Jesse Powell 只是個沉迷《魔法風雲會》的少年。

與其他熱衷對戰的玩家不同,他更擅長在卡牌市場尋找套利機會,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能被定價、交易。」

千禧年後,Powell 在一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做技術支援。線上遊戲《無盡的任務》在辦公室裡流行起來。

這是第一款帶有真實貨幣交易元素的大型線上遊戲,一座虛擬城堡能賣到上千美元。用虛擬物品換取真金白銀,這讓 Powell 看到了「現實資產數位化」的雛形。

不久後,他迷上了《暗黑破壞神 2》。最初,他只是打怪、賣裝備,普通玩家每小時賺 25 美元已經算不錯。但 Powell 很快發現了更高效的套利方式:用 5 美元的遊戲金幣換取稀有物品,再在 eBay 上以 30 美元出售,每筆交易實現 6 倍收益。這門副業後來擴展到 20 多款遊戲,演變為一個小型虛擬貨幣交易帝國。

Powell 後來稱這段經歷是「加密貨幣的前奏」。

2010 年,比特幣闖入視野。

Powell 最初以為它只是另一種「魔獸金幣」。但很快他發現,比特幣解決了虛擬貨幣交易中的核心難題——退款糾紛、交付困難、跨境支付貴……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和低成本交易讓 Powell 意識到:「這不僅能改變虛擬遊戲經濟,甚至能重塑現實中的金融體系。」

一年的時間,他從虛擬遊戲貨幣商人轉變為比特幣愛好者。

2011 年,當年玩《魔法風雲會》認識的朋友邀請他參觀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 Mt. Gox 辦公室。與其說是參觀,倒不如說是專程來解決問題。

那次拜訪中,臭名昭著的 88 萬枚駭客盜幣案爆發。Powell 花了大約一週半的時間幫助 Mt. Gox 恢復營運,也是在那時直觀地看到了加密世界的巨大風險:

「如果加密貨幣想進入主流,它需要一個更嚴肅的玩家,安全、合規、能贏得監管和用戶信任的交易所。」

同年,Jesse Powell 和技術合夥人 Thanh Luu 在舊金山正式成立了 Kraken。

與其他追求速度的創業者不同,Powell 花了一整年時間組建安全團隊、通過第三方審計,並首創雙因素身份驗證 (2FA),成為第一批能公開證明安全能力的加密交易所。

隨後的十年,Kraken 都走在慢節奏擴張的路上。

2013 年,它成為首批獲得日本金融廳許可的海外交易所;2014 年協助處理 Mt. Gox 倒閉的資產清算,進一步樹立合規與安全聲譽;到 2020 年,已在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獲得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澳洲等多國牌照,成為全球最全面的合規交易所之一。

穩健擴張的鋪墊已經做好,Kraken 只差一個契機轉身。

老牌交易所的蛻變

長久以來,Kraken 被貼上的標籤是「老牌、安全、低調」,然而這個標籤的背後則是,「古板、陳舊」。

在中文加密圈,它因為可以快速將穩定幣 USDT 交易為美元、歐元等法幣,從而長期被貼上「安全出 U 通道」的標籤,在大眾眼中,它像是一家老派銀行:穩定可靠,但缺乏品牌鋒芒,也從未引領敘事。

反觀同在美國的 Coinbase,卻如同加密世界的 「Apple」:光鮮、易用、無所不在。

它擅長行銷,從 Coinbase Learn 教育內容,到 2022 年超級盃廣告、NBA 合作、電競戰隊贊助和明星代言,逐漸成為美國人心中加密資產的代名詞。

相比之下,Kraken 的前十三年更像是一個技術宅的自我修行,如同「Linux」,強大、專業,但長期活在極客圈子裡。

社群媒體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在 Coinbase 的 X 粉絲已經達到 650 萬的時候,Kraken 還在 160 萬徘徊。

然而,這一切在 2025 年被徹底顛覆。

Kraken 頻繁登上新聞頭條,老實、隱形的形象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活力四射、動作頻頻的加密大作手:

股票代幣化 (xStocks): 通過與 Backed Finance 合作,在區塊鏈上推出代幣化股票與 ETF 交易,涵蓋蘋果、特斯拉、輝達等 60+ 美股資產。傳統金融併購: 以 15 億美元收購零售期貨平台 NinjaTrader,拓展衍生品與期貨交易。穩定幣生態: 戰略投資穩定幣發行商 StablR,推動 EURR 和 USDR 的全球化應用。Layer 2 生態 Ink: 打造自己的區塊鏈網路,佈局鏈上金融基礎設施。機構服務:Kraken Institutional 為對沖基金、ETF 發行商提供全端數位資產服務。

行銷側的轉型來得更早一些。從 2023 年起,Kraken 也開始補足自己的品牌短版。

2023 至 2025 年,Kraken 搭上末班車贊助 Williams Racing F1 車隊,刷足了品牌影響力,隨之推出 Grid Pass 數位收藏品 (NFT),通過賽車賽事的全球直播吸引高淨值人群關注。

2024 年,Kraken 先後與英超托特納姆熱刺、西甲馬德里競技、德甲萊比錫 RB 達成球衣贊助合作,讓 Kraken 標誌出現在全球體育直播畫面。

Kraken 品牌和業務的雙雙覺醒只是表象,改變的根本,在於危機。

2022 年,Kraken 爆發管理層危機。

時任執行長、共同創辦人 Jesse Powell 因其強烈的自由主義文化理念與團隊價值觀分歧,引發內部不滿,團隊動盪。前行銷長 Matt Mason 入職僅一年,於 2020 年 2 月突然離職後,職位一直空缺達 2 年之久;產品主管四年換了三任;自 2021 年以來,商務長一直缺位,後來索性直接取消該職位……

管理高層持續空缺、團隊分裂,創辦人 Powell 選擇於 2022 年卸任執行長,轉任董事會主席。

這一變動既是權力的交接,也是公司文化的深度反思。

自此,Kraken 走上蛻變之路。

同年,Mayur Gupta 入職成為行銷長,首次用全球化品牌行銷重塑 Kraken 形象,體育贊助、NFT 收藏、內容化傳播讓這個「技術宅交易所」第一次與 Z 世代對話。

他主導採取的一系列行銷策略後來獲得了市場認可,被 Business Insider 列為「2024 年最具創新性的行銷長」之一。

更重要的業務改變,發生於 2024 年底,Tribe Capital 共同創辦人 Arjun Sethi 加入 Kraken,出任聯席執行長。

值得注意的是,Tribe Capital 是 Kraken 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創辦人 Arjun Sethi 在 2020 年進 Kraken 董事會,在外界看來,這也是一次股東自救。

矽谷創投出身的 Sethi,認為 Kraken 必須完成一次身份升級,關鍵字只有一個:「破圈」。

從單一的加密交易所,轉型成為全球數位金融平台。

在 Sethi 的主導下,Kraken 推出了股票代幣化交易平台 xStocks;收購了 NinjaTrader,拓展衍生品與期貨交易……

Sethi 表示,「我們對未來進行更多收購持開放態度」。

這位聯席執行長認為數位資產「潛力巨大」的一個新領域是企業財務管理,「許多上市公司和私人企業都在探索持有加密貨幣」。

如今的 Kraken,走出了曾經的內鬥陰霾,不再是那個沉默的海妖。它有了新的聲音、新的品牌、新的故事。

它不再滿足於做加密安全港,而是要構建一個跨越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的橋樑,甚至成為全球資產代幣化浪潮的核心參與者。

這個擁有 14 年歷史的老牌交易所,開始以全新的姿態,衝向 IPO 舞台。

走向 IPO

2025 年 7 月底,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Kraken 正以 150 億美元估值籌集 5 億美元新資金,較 2022 年的約 110 億美元估值上漲 36%。

根據場外股權交易平台 Forge 的數據,Kraken 股票場外報價在過去一年已上漲逾 2 倍,目前估值突破 100 億美元。

此次融資被業內普遍視為 IPO 前的最後一輪衝刺,預計 Kraken 最早將在 2026 年第一季度登陸資本市場。

對於 kraken 而言,這是絕佳的政策窗口期。

2025 年 3 月,美國 SEC 撤銷了對 Kraken 證券違規行為的訴訟;同年 6 月,Kraken 獲得歐盟加密資產市場 (MiCA) 許可證,實現了在歐盟的全面合規營運。

這一切離不開川普對加密行業的友善政策,也離不開 Kraken 創辦人對川普的提前押注。

2024 年 6 月,Kraken 共同創辦人 Jesse Powell 以個人身份向川普捐款了價值 100 萬美元的加密資產,大部分為 ETH。在川普推出迷因幣 TRUMP 後,Kraken 成為首家上市 TRUMP 代幣的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除了政策助力,Kraken 在業務營運和財務數據上也展現出強勁勢頭。

從業務面看,Kraken 的收入結構多元且仍在持續豐富,主要包括 交易手續費、Staking 質押獎勵、槓桿與衍生品服務、以及 資產託管、OTC 撮合和機構客製化工具,其中交易手續費是核心。

2024 年 Kraken 實現 15 億美元收入,2025 年上半年則分別錄得 4.72 億美元和 4.12 億美元的季度收入,年增 19% 和 18%。調整後 EBITDA 分別達到 1.87 億美元和 0.80 億美元。

2025 年第二季度,Kraken 總交易量達 1868 億美元,年增 19%;管理平台資產 432 億美元,年增 47%;總客戶數超過 1500 萬,支援 200+ 數位資產與 6 種國家貨幣。

與 Coinbase 相比,Kraken 當前日交易量約為 13.7 億美元,約為 Coinbase 的一半。但 Kraken 正通過差異化的業務敘事走出獨立路徑。

首當其衝的是,股票代幣化。

Kraken 是股票代幣化的最大推手之一。在與 Backed Finance 合作推出的 xStocks 平台上,包括蘋果、特斯拉、輝達在內的超 60 隻股票代幣已上線,為非美投資者開闢了購買美國上市公司股票的全新入口,且 24 小時全天候可交易。用戶也可將 xStocks 用於 DeFi 抵押、流動性池、智慧合約調用,這是傳統證券交易無法企及的成果。

未來的 Kraken,身份已經不局限於交易所,更可能進化為 「Kraken 銀行」。

早在 2020 年 9 月,Kraken 就成為美國首家獲得懷俄明州特殊目的存款機構 (SPDI) 銀行牌照的數位資產公司。這意味著 Kraken 可像傳統銀行一樣提供 數位資產託管、美元存款帳戶、24/7 結算服務,但需要採用全額準備金制度,避免部分準備金帶來的風險。

未來,Kraken 官方計畫推出更廣泛的金融產品,包括面向機構與個人的簽帳金融卡、對接加密錢包的行動銀行產品、財富管理與支付解決方案。

其官方公告中,建立未來加密經濟與現存金融系統橋樑的念頭縈繞於心。一切正如 Jesse 憶及 Kraken 創立之初那句話的回響:加密貨幣要進入主流市場,需要一個真正嚴肅的玩家:一個能夠穩健營運、與監管機構和執法機構合作、向銀行解釋加密貨幣的人,建立從傳統系統到加密世界的橋樑。

美股代幣化爆發:Bybit、Robinhood、Kraken 同步發車,本週期最大敘事誕生?

Gemini交易所向SEC遞交IPO申請!傳出Kraken也準備上市

SEC撤銷對Kraken、Consensys訴訟、結束Crypto.com調查,加密迫害時代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