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穩定幣步入「生息時代」:收益型穩定幣全景解讀

穩定幣步入「生息時代」:收益型穩定幣全景解讀

2025/08/19 4

錨定屬性之外,從 2025 年開始,穩定幣正進入一個全新的「能賺」階段。本文源自 imToken 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前情提要:收益型穩定幣是什麼?五大頭部項目盤點:USDe、USDY、PYUSD)(背景補充:盤點 7 大穩定幣專用鏈:Plasma、Stable、Tempo…8230;開闢支付新戰場 )

本文目錄

一、收益型穩定幣是什麼?二、收益型穩定幣頂級專案盤點Ethena 的 USDeOndo Finance USDYPayPal 的 PYUSDMakerDAO 的 EDSR/USDSFrax Finance 的 sFRAX三、如何看待穩定幣的收益加成?

你最近有沒有在某些平臺看到 USDC 的 12% 年化活期收益?

這還真不是噱頭,過去穩定幣持有者往往是零利息的「無息儲戶」,而發行方則將沉澱資金投資於美國國債、票據等安全資產,賺取鉅額收益,USDT/Tether、USDC/Circle 莫不是如此。

而現在,過去屬於發行方的專屬紅利,正被重新分配 —— 除了 USDC 的利息補貼大戰,越來越多新一代收益型穩定幣專案正打破這道「收益圍牆」,讓持幣者直接分享底層資產的利息收益,這不僅改變了穩定幣的價值邏輯,也可能成為 RWA 和 Web3 賽道的全新增長引擎。

一、收益型穩定幣是什麼?

從定義上看,收益型穩定幣是指底層資產能產生收益,並將該收益(通常來自美債、RWA 或鏈上收益)直接分配給持幣者的穩定幣,這與傳統穩定幣(如 USDT/USDC)明顯不同,因為它們的收益歸發行方,持有者只是享有錨定美元的優勢,但並沒有利息收益。

而收益型穩定幣卻是讓持幣本身變成一種被動投資工具,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把 Tether/USDT 獨吞的國債利息收益分給廣大穩定幣持有者,舉個例子或許可以理解地更為直觀:

譬如 Tether 印發 USDT 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加密使用者拿美元去「購買」USDT 的過程 ——Tether 發行 100 億美元的 USDT,就意味著加密使用者向 Tether 存入了 100 億美元,來獲得這 100 億美元的 USDT。

Tether 在拿到這 100 億美元后,並不需要向對應的使用者支付利息,相當於以零成本的形式從加密使用者手中獲得實打實的美元資金,如果買入美國國債,那就是零成本、無風險的利息收入。

來源:Messari

根據 Tether 披露的二季度鑑證報告,其直接持有超 1570 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包括 1055 億美元的直接持有和 213 億美元的間接持有),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者之一 —— 據 Messari 資料,截止 2025 年 7 月 31 日,Tether 超越韓國成為第 18 大美國國債持有者。

這意味著即便按 4% 左右的國債收益率,Tether 每年也能躺賺 60 億美元左右(差不多一季度 7 億美元左右),Tether 二季度運營利潤達 49 億美元的資料也印證了這一模式的暴利。

而 imToken 基於「穩定幣已不再是某個統一敘事可概括的工具,它的使用因人而異、因需而異」的市場實踐,也將穩定幣劃分為多個可探索子集合(延伸閱讀《穩定幣世界觀:如何構建使用者視角下的穩定幣分類框架?》)。

其中按 imToken 的穩定幣分類方法,收益型穩定幣就被單列為能為持有者帶來持續收益的特殊子類,主要包括兩大類別:

原生帶息穩定幣: 使用者僅需持有該類穩定幣,即可自動獲得收益,類似於銀行的活期存款。代幣本身就是一種生息資產,類似 USDe、USDS 等;提供官方收益機制的穩定幣:這類穩定幣本身不一定自動生息,但其發行方或管理協議提供了官方的收益渠道,使用者需要執行特定操作,例如將其存入指定的儲蓄協議(如 DAI 的存款利率機制 DSR)、進行質押或兌換成特定的收益憑證,才能開始賺取利息,類似 DAI 等;

如果說 2020-2024 年是「穩定幣的擴容期」,那麼 2025 年將是「穩定幣的分紅期」,在合規、收益和流動性三者平衡下,收益型穩定幣或將成為下一個兆美元級別的穩定幣子賽道。

來源:imToken Web(web.token.im)的收益型穩定幣

二、收益型穩定幣頂級專案盤點

從具體落地路徑看,大多數收益型穩定幣與美國國債代幣化緊密相關 —— 使用者持有的鏈上代幣,本質上錨定的是由託管機構保管的美債資產,這樣既保留了國債的低風險屬性與收益能力,又具備鏈上資產的高流動性,還可以與 DeFi 元件結合,衍生出槓桿、借貸等金融玩法。

當前市場上,除了 MakerDAO、Frax Finance 等老牌協議繼續加碼外,Ethena(USDe)、Ondo Finance 等新玩家的發展也在迅速加速,形成了從協議型到 CeDeFi 混合型的多元格局。

Ethena 的 USDe

作為本輪收益型穩定幣熱潮的流量擔當,首先自然是 Ethena 旗下穩定幣 USDe,近期其供應量也首次突破百億大關。

Ethena Labs 官網資料顯示,截至發文時,USDe 的年化收益率仍高達 9.31%,此前更是一度維持在 30% 以上,高收益來源主要有兩塊:

ETH 的 LSD 質押收益;Delta 對衝部位(即永續期貨的空頂級位)的資金費率收入;

其中前者比較穩定,目前大約在 4% 附近浮動,而後者則完全取決於市場情緒,因此 USDe 的年化收益某種程度上也直接取決於全網資金費率(市場情緒)。

來源:Ethena

Ondo Finance USDY

Ondo Finance 作為 RWA 賽道的明星專案,一直專注於將傳統固定收益產品帶入鏈上市場。

其推出的 USD Yield(USDY) 是一種由短期美國國債與銀行活期存款擔保的代幣化票據,本質上屬於不記名債權憑證,即持有人無需實名驗證即可直接持有並享受收益。

USDY 在本質上為鏈上資金提供了接近國債級別的風險倉位,同時賦予了代幣可組合性,可與 DeFi 借貸、質押等模組結合,實現收益再放大。這一設計讓 USDY 成為當前鏈上類貨幣市場基金的重要代表。

PayPal 的 PYUSD

PayPal 的 PYUSD 在 2023 年問世時,主要定位是合規支付型穩定幣,由 Paxos 作為託管方,1:1 錨定美元存款和短期國債。

進入 2025 年後,PayPal 開始嘗試在 PYUSD 上疊加收益分配機制,尤其是在與部分託管銀行和國債投資帳戶的合作模式中,將部分底層利息收益(來自美債與現金等價物)回饋給持幣使用者,試圖打通支付與收益的雙重屬性。

MakerDAO 的 EDSR/USDS

MakerDAO 在去中心化穩定幣賽道的統治力無需贅述,其推出的 USDS(原 DAI 存款利率機制的升級版)允許使用者直接將代幣存入協議,自動獲得與美債收益掛鉤的利息,且不必承擔額外操作成本。

目前儲蓄利率(SSR)為 4.75%,存款規模接近 20 億枚,客觀上來看,改名事件的背後也是 MakerDAO 對自身品牌與業務形態的重新定位 —— 從 DeFi 原生穩定幣向 RWA 收益分配平臺演進。

來源:makerburn

Frax Finance 的 sFRAX

Frax Finance 一直是 DeFi 專案中最積極向美國聯準會靠攏的專案,包括申請美國聯準會主帳戶(允許持有美元並直接與美國聯準會進行交易),其推出的利用美國國債收益的質押金庫 sFRAX,通過與堪薩斯城的 Lead Bank 合作開設經紀帳戶購買美國國債,可追蹤美國聯準會利率以保持相關性。

截至發文時,sFRAX 的質押總量已超 6000 萬枚,同時目前的年化利率約 4.8%。

來源:Frax Finance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收益型穩定幣都能穩定運營,例如 USDM 專案就已宣佈清盤,鑄幣功能已被永久禁用,僅保留有限時間的一級市場贖回。

總的來看,當前大部分收益型穩定幣的底層配置集中於短期國債與國債逆回購,對外提供的利率多處於 4%-5% 區間,符合當前美債收益率水平,而隨著更多 CeFi 機構、合規託管平臺和 DeFi 協議進入該賽道,未來這一類資產有望在穩定幣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份額。

三、如何看待穩定幣的收益加成?

正如上文所言,收益型穩定幣之所以能提供可持續的利息回報,核心在於底層資產的穩健配置。畢竟絕大多數此類穩定幣的收益來源,都是風險極低、收益穩定的美國國債等 RWA 資產。

從風險結構來看,持有美債與持有美元的風險幾乎等同,但美債會額外產生年化 4% 甚至更高的利息,因此在美債高利率週期,這些協議通過投資這些資產獲取收益,再扣除運營成本,將部分利息分配給持幣人,形成了完美的「美債利息 —— 穩定幣推廣」閉環:

持有人只需持有穩定幣作為憑證,就可以獲得作為底層金融資產的美債的「利息收益」,而目前美國中短期國債的收益率均接近或超過 4%,因此絕大部分以美債作為支撐的固定收益類專案的利率也多為 4%-5% 區間。

客觀來講,這種「持有即生息」的模式天然具備吸引力,普通使用者可以讓閒置資金自動產生利息,DeFi 協議也可將其作為優質抵押品,進一步衍生借貸、槓桿、永續等金融產品,機構資金則能在合規、透明架構下進入鏈上,降低操作與合規成本。

因此收益型穩定幣有望成為 RWA 賽道中最易理解、最易落地的應用形態之一,也正因如此,當前的加密市場基於美債的 RWA 固收產品與穩定幣快速湧現,從鏈上原生協議到支付巨頭再到華爾街背景的新貴,競爭格局已初見雛形。

無論未來美債利率如何變化,這一波由高利率週期催生的收益型穩定幣浪潮,已經讓穩定幣的價值邏輯從「錨定」走向「分紅」。

未來,也許當我們回顧這個時間節點,會發現它不僅是穩定幣敘事的分水嶺,更是加密與傳統金融融合的又一次歷史轉折。

花旗銀行計畫提供穩定幣、加密 ETF 託管服務,踏入數位資產深水區

穩定幣全新戰場賽道: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路線之爭

香港穩定幣條例生效首週戰況:OTC交易量銳減三成,USDT單日轉帳暴跌43%

最新文章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