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消費主義驅動換機,你知道你換手機付出了多少代價嗎?試算一下,你可能已經錯過了幾棟豪宅…(前情提要:iPhone 17發表會被噴爛「根本沒新東西」:相機慘輸安卓、沒做AI還敢賣)(背景補充:蘋果發表會超無聊,果粉悲嘆:iPhone 16 缺乏創新又沒誠意)
蘋果秋季發表會今晨(10)由執行長庫克揭幕 iPhone 17 全系、超薄 iPhone Air、AirPods Pro 3 以及新一代 Apple Watch,發表會再度引爆「擠牙膏爭議」,來勢洶洶的新品卻隻字不提AI,也讓蘋果股價下跌、Google上漲,新品首秀瞬間化作照妖鏡,映出外界對蘋果創新力的疑問。
換iPhone 成本比你想像的高
若沒有特別的需求,該換iPhone 17嗎?這時理性的消費者往往必須考慮成本效應,而在iPhone 17上市期間,也有一篇「比特幣等值圖文」瘋傳,將歷年的iPhone以當時的比特幣價格進行換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嚇死人,若是一個兩年固定換機的忠實蘋果普通使用者,做試算從 iPhone4S開始計算,至今也將累積170.786 BTC的等值「沈默成本」,至今日市值也接近約1870萬美元,此價格已經可以買信義區數間三房兩廳豪宅,可謂整樓都包下。
消費主義盛行,何為真正的財產?
生產消費型產品的公司為了賺錢,加一個功能換一下喊個「What amazing day」,讓全世界的自媒體與影音的報導將知識灌輸到所有人的身上,頓時「你要換「iPhone 17嗎?」已成為所有人每年都會碰到,卻又無法避開、又陷入無法自罰的消費主義陷阱。
事實上在如今2020年代的高通S865處理器安卓手機與iPhone 12、13仍能大量滿足近乎所有的現實功能,為什麼人們還如此趨之若鶩的消費,為了趕上與朋友與同儕話題,還是被資本主義公司養起了固定時間換掉「以免故障老舊帶來麻煩」的消費主義思維?
沒有人知道在如今的社會,這些概念如何潛移默化到我們的生活中,但比特幣如今又無時不刻都在提醒的我們:這些消費主義的選擇,既快餐又高成本,而成本就是來自於放棄選擇比特幣的機會成本,對經濟學者來說,沒有賺到也是一種賠,如何在快速又資訊爆炸的社會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選擇,並且不過度消費,已經成為了現代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相關報導📍
川普喊「iPhone美國製造」否則課25%關稅,蘋果暴跌、比特幣插針10萬7
美國本土無法製造iPhone?金融時報:亞洲供應鏈「殘酷現實」正打醒川普美夢
iPhone17系列成加密交易神機!神魚:MIE硬體免除合約簽署遭0day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