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Lee 前腳剛剛喊話牛市還沒結束、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年底還將迎來大漲,後腳就遭到投資機構 Mechanism Capital 合夥人 Andrew Kang 的批評。Andrew Kang 直言 Tom Lee 有關以太坊「超級週期」的分析觀點「愚蠢至極」,充滿財務知識盲點。(前情提要:Tom Lee信心喊話:以太坊是「真正中立區塊鏈」年底上看1.2萬,比特幣要衝上25萬美元)(背景補充:Tom Lee 旗下分析師:以太坊 4000 美元保衛戰,穩住長期上攻 5500 美元)
在加密貨幣市場當前正處於情緒冰點的情況下,全球最大以太坊儲備公司 BitMine 董事長 Tom Lee 前腳剛剛喊話牛市還沒結束、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年底還將迎來大漲,後腳就遭到投資機構 Mechanism Capital 合夥人 Andrew Kang 的批評。
Andrew Kang 今(24)日傍晚透過 X 平台發佈長文,直言 Tom Lee 有關以太坊「超級週期」的分析觀點「愚蠢至極」,充滿財務知識盲點,並可能誤導投資者對以太坊未來價值的判斷。這場公開辯論迅速引發社群熱議,也凸顯出加密產業內部對以太坊長期潛力的分歧。
Andrew Kang 對 Tom Lee 的五點反駁
Andrew Kang 在文中介紹,Tom Lee 看好以太坊,主要可歸納為五大原因,包括:
穩定幣與 RWA 對以太坊基礎設施的採用以太坊被比作數位石油機構購買並質押 ETH以太坊的價值將等同於所有金融基礎設施公司的總和技術分析
然而 Andrew Kang 指出,以上這五點理由均經不起推敲,Andrew Kang 本人也將針對這五點,逐一提出自己的反駁理由,以下是其主要論述:
首先,Andrew Kang 質疑了穩定幣與 RWA 採用對以太坊的正面影響。他指出,Tom Lee 認為,穩定幣及代幣化資產活動激增將帶動以太坊的交易量及網路費用收入,但是自 2020 年以來,這些領域的價值及交易量已成長 100 至 1,000 倍,卻未見以太坊費用得到了同步上升,仍維持在 2020 年的水準。他解釋稱,這源於以太坊網路升級提升了交易效率、鏈上活動也大規模遷移到了 Solana 等競爭鏈上,以及代幣化低流動性資產僅能夠產生微薄費用。Andrew Kang 強調,未來的費用成長將由業務開發更強的鏈主導,如 Tether 正推動 USDT 交易移至自家 Plasma 及 Stable 鏈。
其次,Andrew Kang 嘲諷 Tom Lee 將以太坊比作「數位石油」的比喻毫無建設性。他同意以太坊可視為商品,但石油價格經通膨調整後,百年來僅在窄幅區間震盪,偶有短期飆升後回落,因此這一比喻實際上並非看漲訊號,反倒暗示以太坊可能面臨類似石油的長期平穩表現,甚至是回落的風險。
第三,關於機構將購買並質押 ETH 以強化網路安全及的論點,Kang 以現實為由駁斥:目前,大型銀行及金融機構尚未將 ETH 納入資產負債表,更無相關計劃公布。他比喻稱,銀行不會因支付能源費用而囤積汽油,或購買資產託管公司的股票。同理,機構僅在需要時會支付網路費用,而非主動持有 ETH。
第四,Kang 直指 Tom Lee 預測以太坊價值將等同所有金融基礎設施公司總和的說法「純粹妄想」,根本誤解了價值累積機制,缺乏任何數據支撐。
最後,在技術分析部分,Kang 自稱技術分析支持者,但批評 Tom Lee 僅用隨意畫線支持偏見。Kang 表示,從圖表觀察,以太坊處於多年區間震盪的位置,類似過去 30 年原油價格的表現。且以太坊近期觸及價格高位後未能突破阻力,因此在技術面偏空。Kang 表示,不排除 ETH 長期會在 1,000 至 4,800 美元,或者更大的價格區間內徘徊;長期的 ETH/BTC 圖表亦顯示出下跌趨勢,敘事飽和及基本面未變,始終難以支撐 ETH 的估值成長。
Kang 總結稱,Tom Lee 對以太坊的估值主要來自其「財務無知」,雖然 ETH 市值成長到今天已經十分高,但並非無限;除非出現重大組織變革,否則將長期落後於宏觀流動性。
社群嘲諷:Andrew Kang 總在市場底部看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ndrew Kang 的論述似乎並未贏得加密社群的一致支持,有社群成員在其文章下方引用其在今年 4 月 7 日的看空觀點,當時正值川普大規模推行關稅引發市場動蕩的時期,Andrew Kang 也在彼時稱比特幣將跌至 10 萬美元,以太坊則會朝向 1,000 美元下墜。這名成員在貼文中認為 Andrew Kang 常在市場底部是繼續看空:
如果你考慮聽信這個人的意見,那就看看這個,並注意他是如何完美地在理想底部看空。如果他又在接近局部底部時看空,我不會感到意外。
📍相關報導📍
以太坊質押瓶頸來臨?DAT、質押型 ETF、樂觀情緒連鎖效應
Vitalik 新文:低風險 DeFi 之於以太坊,如同搜尋之於 Google
以太坊「用愛發電」:開發者薪資僅同業 50%,受使命感召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