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在 9 月降息後釋出審慎訊號,強調關稅與疲軟就業讓政策無路可退,市場正試圖解讀聯準會的下一步。(前情提要:聯準會鮑爾今晚發表「經濟展望與框架審查」講話,9月降息後Fed下一步怎麼走? )(背景補充:鮑爾警告市場估值過高「美股翻空」,Fed傳聲筒:保持降息大門敞開(演講重點整理))
本文目錄
降息 25 個基點後:中性還是偏緊?關稅:一次性衝擊或長期疼痛?雙重職責與政治獨立的拉鋸前瞻:下一步棋與市場自處之道
投資人緊盯華府,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 9 月 23 日發表演說,解釋把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 4.00–4.25%的原因,並再次提醒「貨幣政策沒有無風險的路徑」。這番談話被視為政策走向中性、但仍略偏緊的訊號,也為金融市場投下判讀難題。
降息 25 個基點後:中性還是偏緊?
這次降息是聯準會今年首次動作,官方理由並非全面寬鬆,而是風險管理。鮑爾指出,現行利率對經濟「仍有適度限制」,意味若勞動市場明顯惡化,年底前仍可能再降。根華爾街日報 23 日報導,被稱為「聯準會傳聲筒」的記者 Nick Timiraos 解讀,決策者想保留迴旋空間,因通膨未完全退燒,就業卻已趨緩。鮑爾給外界的訊息是:路線圖存在,但方向盤由即將公布的數據掌控。
「貨幣政策沒有無風險的路徑。」
聯準會最新經濟預測摘要 (SEP) 顯示,2025 年可能還有兩次共 50 個基點的漸進式降息。不過鮑爾強調,這只是當前最佳估計,並非承諾。
關稅:一次性衝擊或長期疼痛?
在通膨問題上,關稅像一道突來的側風。鮑爾表示,進口稅把核心 PCE 推高到 2.9%,主因是成本被轉嫁給消費者。目前觀察到的價格抬升偏向「一次性」,而非深入整條供應鏈,但干擾仍增添政策難度。假如貿易摩擦延長,零售商與進口商消化成本的空間將變小,通膨可能再被點燃,迫使聯準會拉長限制性立場。
同時,關稅也讓產業重新佈局,企業考慮把部分生產移回北美,強化供應鏈韌性。這種結構性轉變會否把通膨壓力鎖定在較高水位,是接下來觀察重點。
關稅並非推高通膨的重要因素,大多數預測認為關稅的傳導效應持續到明年年底就會結束。
雙重職責與政治獨立的拉鋸
聯準會法定任務是最大化就業與穩定物價,兩者往往拉鋸。鮑爾提醒,若過度降息,通膨恐停在 3%;若維持偏緊太久,就業或被不必要地打擊。夏季新增就業放緩讓董事會更聚焦勞動市場表現。面對大選年政治噪音,鮑爾斬釘截鐵回應外界質疑:「決策絕不會基於政治因素。」他的說法與部分主張「快降、大降」的官員形成對照,凸顯內部對風險權重的不同看法。
我們從不考慮政治因素。很多人不相信我們,很多人說我們是出於政治動機,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我們的決策絕不會基於政治因素而下。
前瞻:下一步棋與市場自處之道
鮑爾表示,下次會議前要檢視就業、成長與物價指標,再決定是否調整政策。他對長期通膨預期維持在 2% 表達信心,同時提到收入增長與生產力、技能及科技進步緊密相連。由於不確定性高,聯準會選擇在「適度限制」區間內移動,保持彈性。
對投資人與企業而言,關鍵在解碼聯準會用字與數據。短線行情或許隨一份就業報告波動,但理解鮑爾的核心思考──以風險管理為軸心、靠數據校準方向──才是穿越這段充滿變數的道路上,最不容易偏航的指北針。
後疫情時代、關稅爭端與大選年三重壓力同時襲來,鮑爾領導的聯準會選擇「走中線、留後手」。未來幾個月,全球資金將持續解析每一次記者會、每一份數據。沒有無風險路徑,但市場仍期待,一條明確可循的足跡正逐步浮現。
聯準會褐皮書顯示經濟溫和增長,但增速並不快;褐皮書並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地區差異;就業和通脹面臨的風險需要不同的應對措施,聯準會必須權衡利弊。到下次會議時,將查看勞動力市場、經濟增長數據和通脹數據,以判斷政策是否處於正確的位置。
聯準會九月FOMC降息1碼,鮑爾喊「關稅影響有限」,比特幣漲破117300
鮑爾本週降息一碼不意外「利率點陣圖」才是聯準會真正的火藥庫
川普控制聯準會成真!刺客米蘭投票降五碼「利率遠低其他委員」拉低點陣圖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