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紅色計程車全面導入電子支付,碰撞全球最嚴格穩定幣監管,為香港測試無現金未來與地緣金融新定位。(前情提要:香港《穩定幣條例》即日生效,渣打銀行:盡快提出申請發行商 )(背景補充:直擊香港穩定幣政策落地,你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 )
本文目錄
香港計程車告別現金穩定幣牌照制度壓力測試地緣金融的棋局「殺手級應用」的最後一哩
現金為王即將在香港讓位。從 2026 年 4 月 1 日起,紅色計程車必須提供至少兩種電子付款選項;同時,2025 年 8 月 1 日才剛生效的穩定幣牌照制度,為這場轉型鋪出合規跑道。兩條新規相互交織,讓一趟看似平凡的搭車,變成全球金融科技觀察者眼中的關鍵壓力測試。
香港計程車告別現金
在香港,紅色計程車長期堅守紙鈔港元付費,許多遊客常為找零或無法刷卡而困惑。而過去兩年,計程車乘客投訴量增加近 50%,而牌照價格自疫情前暴跌 60%,營運壓力迫使業者尋找更高效率、低現金成本的方案,也讓穩定幣看見切入日常場景的缺口。
依規定,明年 4 月起,全港 1.6 萬輛計程車都要裝設電子支付設備,常見選擇包括八達通 (Octopus) 或信用卡感應機。
穩定幣牌照制度壓力測試
香港金管局 (HKMA) 頒布的全新穩定幣牌照被市場稱為「全球最嚴格」。依 官方指引,凡在香港發行或推廣與法幣掛鉤的穩定幣,都得申請執照並以 1:1 高流動性資產完全備付,資產需存放獨立託管帳戶,還要符合 AML、CFT、風險管理與審計規定。演算法穩定幣被明確排除,反映監管者對 Luna/Terra 事件記憶猶新。迄今約有 40 至 50 家企業表達興趣,包括 Tether、Circle、螞蟻集團國際業務部、京東支付與 RD Technologies,但首批核發預料只有個位數,市場將聚焦資本雄厚且合規的大型機構。
地緣金融的棋局
穩定幣不只事關支付創新,更牽動區域貨幣勢力消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統計,亞太占全球穩定幣使用量 31%。去年,即使中國大陸在本土禁止零售加密交易,美國美元穩定幣仍有 110 億美元流向自託管錢包。北京藉由香港推動非美元穩定幣,期望降低區域對美元依賴,並為未來數位美元潛在衝擊預作防護。對香港而言,若能把港元穩定幣與離岸人民幣代幣化納入監管沙盒,不僅有助提升港元國際化,也讓香港在「一帶一路」資金流中掌握更大主導權。
「殺手級應用」的最後一哩
監管先行,真正考驗仍在落地體驗,計程車支付正是最接地氣的試煉場:單筆金額小、交易筆數高、司機與乘客對手續費敏感。如果穩定幣能在這種高頻場景提供即時結算與低成本清算,將為點對點現金替代品累積信任資本。KUN 公司日前針對穩定幣支付基礎設施完成 5,000 萬美元融資,更顯示市場看好零售場景爆發力。業界尤其關注螞蟻集團,若未來把穩定幣串入高德地圖的叫車服務,香港將首度見證大型互聯網平台把鏈上資產無縫放入日常生活。屆時,不只是計程車,超市、餐飲甚至跨境電商都可能迅速複製相同介面。
香港正用一次計程車改裝工程,驗證穩定幣與實體經濟的深度結合。當司機開始透過手機 app 接收代幣,當乘客不再為零錢煩惱,香港也在向世界宣告:過去倚賴現金的金融中心,已決定用最嚴謹的監管和最務實的場景,試圖重新劃定數位貨幣版圖。這座城市能否藉此鞏固在亞洲的領先地位,還有待市場接受度與監管執行落地驗證,但第一顆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香港證監會示警:FoFund、Fo Coin、桃花源 NFT 為「可疑產品」,投資者需小心
香港金管局:下周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牌照》制度、申請辦法!條例8月生效
香港海關偵破11.5億港元洗錢案!2男大額現金出境用穩定幣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