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德勤調查:99%財務長正尋求長期使用加密貨幣,革新傳統業務架構

德勤調查:99%財務長正尋求長期使用加密貨幣,革新傳統業務架構

2025/10/11 8

傳統金融界正探索代幣化,幾乎所有受訪財務長都計劃在業務中長期採用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正革新金融基礎設施。(前情提要:微策略再度官司纏身:會計準則為何給Michael Saylor造成大麻煩? )(背景補充:Polymarket 推出美股上市公司「財報預測市場」(Trade Earning) )

傳統金融代幣化再次成為新聞焦點,美國上市公司高管們正在討論將加密貨幣整合到其業務中的好處和風險。「代幣化」一詞指的是在區塊塊鏈上部署傳統金融資產,將金融資產(包括貨幣)數位化,從而使金融業能夠受益於區塊鏈提供的速度和透明度。但這只是另一種加密貨幣熱潮,還是這個年輕產業正在為傳統金融世界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

德勤在 7 月份發布的一項調查,就代幣化對 200 位營收至少 10 億美元公司的財務長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顯示,幾乎所有財務長都期望「長期使用加密貨幣用於業務功能」。只有 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設想過這一點。23%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資金部門「將在未來兩年內將加密貨幣用於投資或支付」,對於營收在 100 億美元或以上的機構的財務長來說,這一比例接近 40%。此外,在這些受訪者中,只有「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與關鍵利益相關者就加密貨幣進行過任何對話」。

德勤一位負責人提到目前在美國金融界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是否持有比特幣,另一種是對代幣化未來的更廣泛認同,這似乎越來越不可避免。」他補充說,「第一步通常是穩定幣,如何採用它們,是否發行自己的代幣。如今,進行這種更廣泛策略討論的公司比承諾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比特幣的公司要多。」

特別是穩定幣,作為一種在國內外都能服務於美國利益的工具,已經吸引了華爾街和華盛頓的興趣。這項調查強化了這一增長趨勢,顯示 15% 的財務長預計他們的組織將在未來兩年內接受穩定幣作為支付方式,對於營收至少 100 億美元的組織來說,這一比例「更高(24%)」。

當被問及「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的好處時,財務長們將增強客戶隱私列為最有價值的優勢,他們認識到客戶資料收集對用戶隱私造成的巨大損害。

金融產業也在追蹤政策動向,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加密項目』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類似努力,這些都在重塑市場結構。」他還提到了《CLARITY 法案》,該法案「已在眾議院通過,正在參議院審議,並得到監管機構的支持。該法案定義了必要的結構」,旨在為包括代幣化相關業務在內的加密相關企業提供監管清晰度。傳統金融公司認為這種基礎設施轉型是不可避免的。「這大概還需要一年時間,人們正在思考這對他們的業務意味著什麼,」。

「在新冠疫情之前,區塊鏈被認為已經消亡,但我們正從那種幻滅中走出來。性能已經提高,監管環境更好,企業看到同行在討論這個問題。董事會成員,通常是其他公司的執行長或財務長,將這些策略討論帶回他們的團隊,傳播其必然性以及所需的策略選擇。」

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產業正在與傳統金融融合,其結果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為深遠。「代幣化」和「現實世界資產」或 RWA 等術語經常被同時提及,幾乎被視為同義詞。但是,「代幣化」對華爾街和全美的財務長們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又為何對此如此感興趣?

穩定幣和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不是為了趕時髦、吸引年輕客戶或擴展到國外市場,而是為了升級金融基礎設施,帶來新的特性,如更高的貨幣流通速度、更多的用戶隱私,同時也能提高整個市場交易的透明度和即時數據。

中本聰論傳統金融的問題

財務長們對金融「代幣化」表現出的好奇心,可能是比特幣使用者們低估和誤解的話題。事實上傳統金融試圖通過「代幣化」解決的問題,可能與中本聰在其原始的比特幣白皮書(這份催生了比特幣和現代加密貨幣產業的技術文件)中所識別並試圖解決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

「網路上的商業已經幾乎完全依賴於金融機構作為可信第三方來處理電子支付。雖然這個系統對大多數交易來說已經足夠有效,但它仍然遭受著基於信任模型的內在弱點的困擾,」中本聰在 2008 年底在他的開創性著作中寫道。

這段話擊中了問題的核心。支撐傳統金融的技術是在網路發明之前構思的。在之前,實體、高信任度的國際銀行俱樂部是有意義的。但在數位時代的黎明,許多舊的商業方式可以從轉變中受益。

所以,華爾街對代幣化的興趣不僅僅是追趕潮流。「這無關乎吸引年輕一代或擴展到美國以外,而是關乎利用代幣化的區塊鏈改變當今的商業模式,並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現有基礎設施可以如何改進。」

升級金融基礎設施的「好處是巨大的」。「短期影響包括提高貨幣流通速度;更快的交易結算和全球資金流動;它釋放了低效系統中被佔用的資本。」

區塊鏈已經改變了世界各地的交易時間表,因為它們全天候運行,而傳統金融則不是這樣。

如果你是一家銀行,你基本上必須預先為這些支付管道提供資金。

假設你預計在某個管道一天內會有大約 1 億美元的資金流動,你必須提供 120% 的資金以防萬一。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有 2000 萬美元的死錢放在那裡,但實際上並不需要放在那裡。這不僅僅是提高速度,你還在釋放那些原本被困在陳舊系統中的資金。「

深入探討當今傳統金融中交易如何結算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計劃,旨在加快證券交易結算的時間表。「

」今天我們正在研究 T+1 的指令,為結算交易增加一天的延遲。但越來越多地而且確實是隨著白宮政府的更迭,人們意識到如果我們想要實現 T+0,即當天結算交易,理想情況下是幾小時內,如果不是幾分鐘內,我們就確實需要更認真地看待區塊鏈。「

在政策方面,,監管機構、從事這類結算的金融中介機構以及政府各部門正在非常協調一致的轉變,以推動金融市場的工作方式,實現這項新技術的益處。」 這對整體經濟的益處將是顯著的,在這種新範式下,「公司和個人管理他們的資金和頭寸無論是股票、債券還是房地產的效率將顯著提高。」 這將使人們能夠做出重要的財務決策,「而不需要很多這些增加成本、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增加風險的陳舊系統。」

中本聰為何選擇工作量證明

華爾街的區塊鏈和代幣化存在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大多數區塊鏈在共識層面根本不安全。為了達到高水平的交易速度和吞吐量,許多加密貨幣專案將運行區塊鏈基礎設施的 CPU 和記憶體負擔放在了專業的「節點運行者」身上,極大地提高了基礎設施成本。這與比特幣的分層方法形成對比,後者保持第一層小巧且易於任何人運行副本,同時在閃電網路上進行高速支付結算。

為了跳過緩慢且風險高的工作量證明挖礦社區建設過程,許多加密貨幣專案將這些網路作為權益證明協議啟動,讓持幣者用他們他們的餘額對共識決策進行投票,而不是挖礦。這些投票代表了網路上的權力,可以決定哪些交易能夠進入區塊鏈,甚至可以完全逆轉交易。其結果又是一個可信系統,雖然可能比傳統金融更高效、更防欺詐,但一開始就是中心化的,並且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使其容易受到訴訟的影響。

中本聰深刻理解基於信任的結算系統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和系統性風險,這就是他選擇工作量證明作為比特幣共識協議的原因。「完全不可逆的交易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金融機構無法避免調解糾紛。調解的成本增加了交易成本加上逆轉的可能性,對信任的需求就擴散了,」他在比特幣白皮書的第一段中寫道。

「商家必須警惕他們的客戶,糾纏他們以獲取更多本不需要的資訊。一定比例的欺詐被視為不可避免,這些成本和支付的不確定性可以通過使用實物貨幣進行面對面交易來避免,但在沒有可信方的情況下,通過通信管道進行支付的機制並不存在,」他補充道。

比特幣解決了這個問題。

雖然華爾街很可能會忽略比特幣作為構建其代幣化和結算計劃的優越區塊鏈,但如果共識層確實重要的話,他們最終將因為訴訟和糾紛艱難地認識到,不可篡改性是有其好處的。那些現在就開始在比特幣上構建的人可能會擁有優勢。

全球掀起「虛擬資產儲備」熱潮,上市公司 DAT 策略成投資新顯學

Arthur Hayes 與 Tom Lee 最新訪談:DAT、穩定幣與預測市場的未來

DAT炒作熄火?SEC調查200間「喊加密財庫公司」:涉內線交易

最新文章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