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加密貨幣大遷移:為何美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競爭中佔據優勢

加密貨幣大遷移:為何美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競爭中佔據優勢

2025/09/23 4

加密貨幣產業正脫離早期密碼龐克反建制的束縛,美國憑藉明確監管、資本取得和企業採用優勢,正主導全球加密基礎設施發展。本文源自 Kava Labs 所著文章,由ForesightNews整理、編譯及撰稿。(前情提要:美國人開心嗎?川普把 H-1B 簽證費「暴漲至10萬鎂」,社群分析:印度將成另一個矽谷 )(背景補充:美國要買比特幣了!國會找Michael Saylor、Tom Lee 想辦法:五年內購入100萬枚BTC )

本文目錄

監管清晰度資本獲取企業採用美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競爭中更具優勢

密貨幣產業正逐步掙脫早期密碼龐克反建制言論的束縛,邁入一個以機構友好型基礎設施蓬勃興起為顯著標誌的轉型階段。起初,加密貨幣領域的創新實踐是跨越國界的,而如今,它正積極適應地緣政治監管政策的現實狀況,並從中獲取裨益。值得一提的是,在監管框架明晰的加密友好型司法管轄區開展專案,具有極為突出的優勢,而美國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顯著 — — 現任政府大力推行加密友好政策,與前任總統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照。

我們曾深入探討過美國如何憑藉積極的立法舉措(例如《GENIUS 法案》與《CLARITY 法案》),以及構建國家級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DePIN)和推進 Layer 1 區塊鏈專案,成功將自身塑造為全球加密貨幣中心,為加密領域開啟了全新篇章並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將延續上述主題,同時結合近期圍繞美國加密貨幣儲備展開的討論,剖析資本獲取在吸引人工智慧與加密專案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

我們先來探討監管清晰度的重要性,看看它是怎樣為開發者營造更安全的營運環境,同時為機構投資者增添信心的。接下來,我們聚焦美國作為全球主要資本配置者的獨特優勢,分析這一地位如何讓美國成為加密專案設立與營運的理想之選。最後,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因素怎樣推動美國企業採用加密技術,進而得出美國為何有可能在全球基礎設施競爭中獨占鰲頭的結論。

監管清晰度

此前我們探討過反加密政策議程對加密專案選擇是否留在美國或進入美國所產生的影響。監管規則越是模糊、複雜,專案就越容易遭受不必要的審查與處罰。在 Gary Gensler 擔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期間,其推行的「以監管促執法」政策就將這一問題體現得淋漓盡致。

與 Gensler 任職時期形成強烈反差的是,Trump 政府積極利用自身職權,著力澄清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大力推進親加密貨幣議程。具體表現為,總統願意撤銷前任政府頒布的反加密行政令,並且在新任親加密貨幣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 Paul Atkins 的領導下,成立了加密貨幣特別工作組。該工作組肩負的使命是為加密資產在聯邦證券法框架下提供明確的監管指引。

當政府全力以赴並切實落實親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時,便為國內的專案營造出一個能夠規劃長期戰略的環境 — — 專案方確信,不會僅僅因為存在就遭到針對或處罰。與那些仍處於監管模糊地帶,或是受繁重行政監督政策束縛的地區相比,這無疑是一項顯著優勢。

美國的監管清晰度直接帶來了機構投資者信心的增強。政府將相關政策納入法律體系,使得機構投資者能夠放心地探索將加密貨幣作為額外的資產類別進行配置。此外,這種情況還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吸引更多資本湧入該領域,進而進一步激勵企業選擇留在美國本土發展。

觀察美國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採用速度,我們便能大致預見其未來的發展軌跡。從 Grayscale 在 2013 年推出首個比特幣投資工具 GBTC,到 Michael Saylor 和 MicroStrategy 成為首個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當時加密貨幣的採用率較低,且充滿了潛在的法律和監管障礙。自那以後,在新政府明確的監管框架支撐下,採用速度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加速,眾多上市公司紛紛將比特幣 ETF 納入資產負債表。

資本獲取

美國專案有一個常被忽視的優勢,那就是其毗鄰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生態系統。從矽谷、紐約、芝加哥這些金融中心,到奧斯汀和邁阿密等新興科技市場,對於那些尋求資本支持的加密新創公司而言,當下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時期。美國投資者高度集中,形成了國際專案難以企及的融資輪次規模。

2022 年 11 月,FTX 崩盤給投資者帶來了長期影響,再加上 Biden 政府時期的監管不確定性,使得加密產業一度陷入低谷。然而,隨著 Donald Trump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當選總統,加密產業開始迎來風險投資的回流。他親加密貨幣的議程成為推動重新投資的催化劑,讓風險投資家們對該領域的長期可行性更具信心。

2022 年 11 月是個關鍵節點,這一時期 FTX 崩盤引發產業震盪,與此同時,ChatGPT 3.5 向公眾發布,此後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出現激增,目前人工智慧投資已占到風險投資總額的 37%。美國風險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而機構對創新技術的積極採用更是進一步加速了這一態勢。那些在美國境外營運的加密和人工智慧專案,不僅面臨著比美國公司更為嚴峻的監管障礙,而且由於《讓 401(K) 投資者能夠獲得另類資產》的行政命令的通過,它們還無法觸及美國這一龐大的資金來源。

這一政策轉變以及允許將加密貨幣納入美國 401(K) 投資計畫的結果是,形成了一個兩級市場,美國專案可以獲得構建企業級基礎設施所需的資本,而國際團隊則仍依賴於規模較小的零售採用,資本分配能力有限。

企業採用

推動美國加密貨幣和人工智慧投資回流本土的,可不只是資金因素或監管層面的明確性。那些紮根美國、充分利用美國基礎設施的專案,往往更能贏得美國企業的青睞。這是因為,這些專案對本土監管合規要求更為熟悉,營運經驗豐富,而且面臨的政治風險相對較低。

美國本土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專案在基礎設施和資料中心建設上存在諸多重疊之處,這讓美國投資者能夠基於熟悉的技術體系,制定出更為集中、精準的投資策略。

隨後,美國本土專案可以借助企業採用所引發的網路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美國公司採用國內加密貨幣基礎設施,吸引更多投資以及推動更廣泛的應用會變得更加輕鬆,進而為美國本土的加密貨幣專案構建起一個不斷自我強化、持續向好的良性循環。

美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競爭中更具優勢

新興的全球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似乎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態勢。美國專案將憑藉監管層面的明確性、資本獲取的便利性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機構和企業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這些顯著優勢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隨著時間推移,將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領軍地位。

反觀國際上的替代方案,由於面臨政治風險、合規方面的差距,以及無法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等諸多限制,在高價值市場中的處境愈發邊緣化。儘管這些國際專案或許能夠有效地服務於特定區域市場或零售領域,但從整體趨勢來看,機構主導權正越來越明顯地向美國集中。

加密貨幣向美國基礎設施的大規模遷移,極有可能最終重塑國際金融關係格局,催生出新的依賴關係和權力架構。這本質上是一場關於下一代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控制權的爭奪,而美國目前正處於極為有利的戰略位置,有望在這場角逐中收穫豐厚利益。

川普捧比特幣雕像現身美國會大廈廣場,高達3.6公尺、由迷因社群Pump.fun製作

美國 8 月零售成長優於預期,超前消費還是經濟真的強?專家憂 K 型復甦風險

從咖啡到電視,5 張圖看川普關稅讓美國人日常消費漲了多少?

最新文章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