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因政策誤讀引發暴跌後迅速反彈,機構投資者逢低布局,市場完成去槓桿化。本文源自 MarsBit News 所著文章,由ForesightNews整理、編譯及撰稿。(前情提要:比特幣巨鯨換倉做多以太坊「三天狂賺3,936萬美元」,分析師:ETH中短期內將強於BTC)(背景補充:沉睡十年比特幣巨鯨甦醒!轉出3,000枚BTC獲利34,548%,市場賣壓又來?)
加密貨幣市場因政策誤讀引發暴跌後迅速反彈,機構投資者逢低布局,市場完成去槓桿化。川普言論和聯準會政策轉向成為關鍵影響因素。
一場由政策誤讀引發的市場暴跌,一次機構逢低掃貨的精準操作,加密貨幣市場在爆倉者的廢墟上完成新一輪強弱換手。
北京時間 10 月 13 日凌晨,比特幣在跌破 10 萬美元關口後迅速拉升,重新站上 11.5 萬美元高位,24 小時漲幅超過 5%。與此同時,以太坊也逼近 4200 美元,單日反彈幅度超過 11%。
這場逆轉發生在前一交易日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蒸發 2.5 兆美元的背景下。
根據 CoinGlass 資料,最近 24 小時內,全球共有超過 18 萬人被爆倉,爆倉總金額高達 6.42 億美元。而在這場多空對決中,最大的單筆爆倉損失發生在 Binance 的 ETHUSD 交易對,價值 704.21 萬美元。
政策誤讀與市場過激反應
這場市場動盪的源頭可追溯至 10 月 9 日。中國商務部關於稀土出口管制的聲明在當時並未引起市場過度反應,然而 26 小時後,川普在社群媒體上的評論徹底改變了局勢。
川普威脅「大幅增加」對華關稅,這一言論瞬間引爆市場恐慌。標普 500 指數市值蒸發 2.5 兆美元,加密貨幣市場隨之崩盤,比特幣從 12.6 萬美元歷史高點一度暴跌至 10 萬美元附近。 市場分析機構 The Kobeissi Letter 指出,中國的稀土政策並非全面禁止出口,只要「符合規定」的申請仍會被批准。
該機構認為,川普的關稅威脅更像是一種談判策略,真正實施的可能性極低。 這種「川普關稅戲劇」模式已被華爾街歸納為「TACO」交易策略,即「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縮寫。
根據廣發證券分析,今年 4 月以來,全球「TACO」交易已多次出現,包括美方威脅加關稅後不斷延期、威脅開除鮑威爾但又馬上反覆等。
### 槓桿清算與市場結構重置
在這場暴跌中,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嚴重的去槓桿。
Glassnode 資料顯示,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資金費率已跌至 2022 年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表明投機性過度行為已被系統性地清理出場。 過度槓桿化是放大此次市場波動的關鍵因素。
高槓桿合約在價格波動中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大量散戶在 12 萬美元附近高槓桿做多,當比特幣跌至 10.2 萬美元(跌幅 15%)時,其保證金已不足以覆蓋虧損,帳戶直接歸零。
這種市場結構重置雖然短期帶來劇痛,但為市場健康反彈奠定了基礎。
Matrix on Target 週度報告指出,自 2024 年 12 月以來,社群媒體上山寨幣相關話題的討論量已下降逾 40%,而比特幣相關討論仍然高漲,反映出市場對比特幣作為宏觀對沖資產的持續興趣。
### 機構逢低布局與川普的比特幣利益
在市場恐慌之際,機構投資者正在悄然布局。
加密分析平台 Lookonchain 指出,最大的企業以太幣財務公司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在崩盤後搶購了超過 128,700 個以太幣,價值 4.8 億美元。
BitMine 執行主席 Tom Lee 表示,「任何沒有真正結構性變化的價格下跌都是一個很好的買入機會」。
同樣,MicroStrategy 執行董事長麥可·塞勒也暗示其公司可能已逢低買入,他在社群媒體上發布了公司比特幣持倉圖表,標題為「不要停止相信」。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本人已成為比特幣市場的重要利益相關方。
據富比士報導,通過持有川普媒體與技術集團(TMTG)的股份,川普間接持有價值約 8.7 億美元的比特幣,這使其躋身全球最大比特幣投資者行列。
TMTG 今年 7 月購入了價值 20 億美元的比特幣,而自公司布局比特幣以來,比特幣價格上漲約 6%。這一利益關聯或許能解釋為何川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產業採取友好立場,包括推進加密貨幣戰略儲備計畫。
### 宏觀環境與資金流向轉變
聯準會貨幣政策轉向成為市場的重要支撐。
根據 CME「聯準會觀察」數據,聯準會 10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機率高達 97.8%,12 月累計降息 50 個基點的機率達到 96.7%。這種流動性寬鬆預期為風險資產提供了有利環境。
傳統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也呈現出新的趨勢。
9 月以來近 2000 億元資金湧入 ETF 市場,其中權益類 ETF 淨申購額合計達 1216.13 億元。這種「資產荒」背景下的資金配置需求,也為加密貨幣市場帶來了潛在買盤。
黃金與比特幣的同步上漲也值得關注。
現貨黃金在 10 月 13 日一度衝上 4060 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這種傳統避險資產與新興數位資產的同向波動,表明當前市場流動性環境正在推動各類資產價值重估。
渣打銀行數位資產研究全球主管 Geoff Kendrick 指出:「與 2018 年—2019 年上一次政府關門不同,當時比特幣與傳統風險資產的聯動性較弱,如今其所處的位置已截然不同」。這種與傳統金融市場關聯性的增強,使得比特幣更易受宏觀因素影響。
市場展望與策略調整
對於後市走勢,分析師們普遍呈現樂觀態度。
Fundstrat 聯合創始人 Tom Lee 預計比特幣年底將升至 20-25 萬美元,而渣打銀行的 Geoff Kendrick 則重申了其對比特幣年底價格 20 萬美元的目標。
技術分析也支持反彈判斷。比特幣 10.9 萬美元附近被視為關鍵支撐位,與礦工關機價重合,歷史上類似位置常引發強勢反彈。
期權市場 Delta 傾斜度(看跌 – 看漲)升至 12%,超過 10% 的極度恐慌閾值,而歷史上此水平後 1 個月平均反彈 40%。 不過,市場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聯準會政策可能超預期轉向,若通膨反彈導致降息暫停,加密貨幣或面臨二次下探風險。
同時,各國對穩定幣的強監管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這也是潛在的風險點。 對於投資者而言,控制槓桿成為當前市場的首要原則。分析建議拒絕 20 倍以上槓桿,以現貨交易為主,避免在單日 10% 波動中爆倉的風險。同時,合理配置資產,將高風險資產(BTC/ETH)占比控制在 10% 以內,保留 15%-20% 的現金撿便宜機會。
隨著比特幣重新站穩 11.5 萬美元,加密貨幣總市值也回升至 4 兆美元上方。市場參與者結構正在悄然改變:散戶槓桿被清洗出局,而機構投資者和巨鯨帳戶則趁機增持。 川普政府與加密貨幣市場日益複雜的利益關聯,以及聯準會即將到來的降息決策,將繼續塑造市場的新格局。而這一次,市場從「散戶投機」向「機構配置」的演進,可能將給數位貨幣市場帶來更深刻的變革。
📍相關報導📍
「8 萬枚比特幣巨鯨」倒貨進入尾聲?6.8 萬枚 BTC 已出清,Galaxy Digital 再轉 3,715 枚
「8萬枚比特幣巨鯨」真在賣了?疑轉16.7億鎂BTC到交易所、轉回數億U
沉睡14年「中本聰時代」比特幣巨鯨已將8萬枚BTC全數轉入Galaxy,高點倒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