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貨幣市場 > 黃金現貨衝破4014美元/盎司,高盛:全球央行購買潮再持續三年

黃金現貨衝破4014美元/盎司,高盛:全球央行購買潮再持續三年

2025/10/09 3

黃金首度突破 4,000 美元/盎司,反映政府關門危機、聯準會獨立性爭議與央行囤金潮交織的全球避險浪潮。本文剖析三大驅動力,並探討金價後市走向。(前情提要:PayPal前總裁:比特幣突破百萬美元只是「時間問題」,市值可齊平黃金 )(背景補充:華爾街警告:黃金4000鎂新高證明去美元化發酵,買比特幣避險「貶值交易」正盛行)

本文目錄

多重風險疊加,金價寫下歷史新頁政府停擺、聯準會風暴削弱收益率全球央行趨勢:加碼黃金、避開美元後市觀察

現貨黃金今日(8)盤中衝上 4,010.84 美元/盎司,正式跨過 4,000 美元門檻,兩年翻倍的走勢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人把這枚歷史最久的避險資產推上新高,映照華府財政僵局、地緣政治衝突與貨幣政策變數交織而成的深層焦慮,也宣告全球資金流向出現重大轉折。

多重風險疊加,金價寫下歷史新頁

黃金 2025 年以來漲幅超過 50%,遠勝本世紀大多數股票表現,本世紀黃金累積報酬持續壓倒全球股市。華府政府關門危機久拖未決,加上債務與財政可持續性疑慮,使避險需求急劇升溫。九月黃金掛鉤 ETF 實現三年來最大月度資金淨流入,印證散戶與機構爭相進場,也呼應投資者搶購黃金 ETF的數據趨勢。

Saxo Capital Markets 策略師 Charu Chanana 認為:

「黃金突破 4,000 美元不只是『恐懼』,更是資金再分配。實質收益率下降,而人工智慧概念股估值或許偏高;央行先奠定基礎,現在由散戶與 ETF 接棒。」

政府停擺、聯準會風暴削弱收益率

美國總統川普停擺政府,以及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去留施壓,並揚言撤換理事麗莎.庫克,引發市場對美國財政、聯準會信任度的空前憂慮。回顧 1970 年代,尼克森政府干預政策、推動降息,同期金價暴漲 15 倍。市場擔心歷史重演,若貨幣決策因政治壓力失誤,通膨恐再被點燃。

Macquarie Bank 分析師指出,當外界對聯準會自主性的疑慮來到頂點,黃金將觸及週期高點;一旦政策真的踩錯,金價表現可能更為猛烈。

同時市場普遍押注聯準會最快明年啟動寬鬆循環,降息前景正驅動實質收益率下滑,降低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億萬投資人 Ray Dalio 與 Ken Griffin 近期都把黃金視為比美元更安全的避險工具。歷史經驗顯示,在政策可信度動搖期間,金價往往扮演通膨保險角色。

全球央行趨勢:加碼黃金、避開美元

自全球金融危機後轉為淨買家,央行已成為此波漲勢不可或缺的推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歐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刺激多國加速儲備多元化,黃金因此重新站上戰略核心地位。中國、印度、土耳其、波蘭與多個中東產油國領銜買盤,即便價格高漲,預估未來三年淨購買量仍將顯著高於長期平均。

高盛高商品策略師莉娜‧湯瑪斯在9月的報告中提到,央行加強購買力度是「儲備管理行為的結構性轉變,我們預期短期內不會出現逆轉」。

我們的基本假設是,當前官方部門儲備的趨勢將持續三年。

GSFM 投資策略顧問 Stephen Miller 認為,黃金的多元化功用將獲得更高評價,他看好年中前上探 4,500 美元。高盛同樣預測 2026 年底可見 4,900 美元。官方與民間力量同步拉抬,讓金價形塑出兼具週期與結構雙重支撐的上升通道。

後市觀察

綜觀三大驅動因素——美國政治經濟風險、聯準會獨立性挑戰以及央行長期增持——短期內都難以迅速消散。只要華府關門財政僵局未解、降息預期持續升溫,且地緣緊張延燒,黃金作為「最後保險」的角色就難以被取代。中長線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實質收益率走向以及央行買盤動能;若這兩股力量維持向下與向上趨勢,金價仍有進一步試探新高的空間。

黃金跨越 4,000 美元不只是耀眼數字,而是全球資金流向與權力版圖轉變的縮影。面對未來不確定性,黃金可能繼續肩負避險重任,這場「史詩級」飆升之旅或許才剛開場。

Arthur Hayes 與 Tom Lee 最新訪談:DAT、穩定幣與預測市場的未來

DoubleZero 何以引爆市場?從 Solana 的 DePIN 延伸談 N1 新敘事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