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預告2025年全球成長跌破 2%,矛頭直指關稅,市場憂慮短期衰退與供應鏈重排衝擊。(前情提要:美國 8 月零售成長優於預期,超前消費還是經濟真的強?專家憂 K 型復甦風險 )(背景補充:烏克蘭一讀通過「加密貨幣合法」與低稅率稅收法案,為戰爭找經濟復甦 )
花旗銀行最新報告把市場推向防禦姿態。該行指出,全球經濟在 2025 年下半年可能僅增長 2%不到,寫下十多年罕見低位。
警訊背後最突出的變數並非原油價格或金融失序,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幅調升關稅,迫使企業與消費者面對更高成本。
花旗把全球 2025 年下半年成長預測下修至 2%以下,使市場對「軟著陸」的信心快速蒸發。其他機構雖有差異,但方向一致:惠譽看 2.4%,OECD估 3.2%。數字雖不同,結論卻十分一致:全球成長動能正在消退。美國有效關稅率升至 19.5%,創 1933 年以來新高,直接抬高貿易成本,也削弱跨國投資規模。
關稅衝擊:成本外溢與「需求前置」
特朗普政府將於 2025 年 10 月對醫藥品、重型卡車等品項加徵關稅。短期內,企業多選擇吸收部分成本,但中期開始,售價勢必上調,進一步壓縮終端需求。歐洲央行模型顯示,全球進口增長已由 2024 年 4.2%降至 2026 年 1.5%。企業為躲避未來關稅而提前進貨,形成「需求前置」。當庫存消化完畢,進口與生產同步回落,推動成長急速降檔。
面對政策多變,跨國企業加快「友岸外包」布局,把部分生產從中國大陸與墨西哥轉向政治關係較穩定的地區。雖可分散風險,卻新增複雜度與成本,特別是在醫藥、汽車零組件這類對時效與品質要求極高的產業。投資決策被迫延後或拆分,也拖慢資本支出循環,放大景氣波動。
2026 年反彈:曙光仍伴地緣陰影
花旗估計 2026 年全球增長可回升至 2.5%。支撐因素包括關稅影響邊際縮小、主要經濟體可能擴張財政與調降短率,以及能源價格趨穩。
但報告也承認,復甦力道脆弱,美國國內生產毛額僅介於 1.5%至 1.9%,遠低於歷史平均。通膨與衝突風險仍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投資人須留意貿易政策走向與央行處理通膨的節奏,並重新評估受惠於供應鏈重建的產業,例如北美高端製造與部分歐洲綠能零件。
聯準會官員開嗆川普「降息太快」:失業率高非經濟衰退,貨幣獨立性要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