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微策略 Metaplanet 飛輪遇阻,股價重挫轉求傳統募資,為企業比特幣策略敲警鐘。
(前情提要:比特幣能守住10.8萬多空生命線嗎?從籌碼分布、持有成本分析 )
(背景補充:傳奇交易員Eugene:比特幣乏力「山寨幣」難突破,CryptoQuant分析師:BTC恐回測10萬美元 )
本文目錄
- 飛輪失速:股價與比特幣脫鉤
- 募資轉向:優先股與海外發行雙管齊下
- 市場警訊:高波動資產與股權結構的拉扯
日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效仿微策略,靠著「比特幣飛輪」大幅推動股價,但其預計把 BTC 持倉擴大的計劃,如今卻面臨資金鏈緊繃的現實。
根據彭博社最新報導,Metaplanet 股價自 6 月中旬以來已重挫 54%,飛輪機制停擺,管理層只好改向傳統市場尋求救火資金。這場急轉彎不只是單一公司的風險控管考驗,也映照企業擁抱比特幣時必須面對的流動性與估值挑戰。
飛輪失速:股價與比特幣脫鉤
Metaplanet 過去藉由向夥伴 Evo Fund 發行認股權證 (MS warrants) 來換取現金,再把籌得資金用於買入比特幣,形塑自我強化的「飛輪效應」。
然而,當比特幣窄幅波動時,Metaplanet 股價卻跌破半壁,Evo Fund 行使權證缺乏誘因,現金來源瞬間枯竭。數據顯示,Metaplanet 目前持有 18,991 枚比特幣,排名全球第七,但股價與資產價值出現落差,「比特幣溢價」從八倍縮水到兩倍,直接卡住擴倉步伐。
募資轉向:優先股與海外發行雙管齊下
在飛輪停轉後,前高盛交易員 Simon Gerovich 領導的 Metaplanet 團隊提出兩項傳統募資方案。
第一,啟動約 1303 億日圓的海外公開發行;第二,申請發行最多 5.55 億股優先股,最高可募 5550 億日圓。Gerovich 形容優先股是「防禦機制」,因為可在股價低迷時注入資金且延後稀釋普通股。計畫設計 6% 年股息,期望吸引偏好現金流的日本投資人。不過 Natixis 分析師 Eric Benoit 提醒:
「比特幣溢價將決定整個策略的成功。」
溢價快速收斂意味後續發行條件可能更嚴苛,也增添市場對股東權益被稀釋的焦慮。
市場警訊:高波動資產與股權結構的拉扯
Metaplanet 的遭遇可能為採納比特幣的企業帶來三點啟示:
第一,資產負債表若與高波動標的深度綁定,股價將對市場情緒異常敏感。
第二,當估值與資產價值脫鉤,既有募資機制可能瞬間失靈。
第三,投資人關注的不只比特幣持倉數量,還包括能否以低成本、低稀釋方式維持流動性。飛輪一旦失速,後續修復往往仰賴更昂貴的傳統資本,這在目前利率仍偏高的環境下格外艱難。
📍相關報導📍
解讀Web3 AI賽道6大現狀:相比AI Agent,機構更關注基礎設施
AI Agent 融合 Web3,機器人幫你鏈上理財時代要來了?
Mind Network 完整介紹:以 FHE 技術破解 AI Agent 安全難題